近段时间,“屁眼教授”的新闻和评论在各大媒介此起彼伏。窃以为,“屁眼教授”事件,是一场非理性学术批评中的“下半身叙事”,是一次难有掌声的人格自经。网络的语言暴力的问题,很有必要提到学术争鸣的“议事日程”。

语言暴力,是这次事件的“焦点”。动不动就问候对方的老妈,动不动就问候人家的祖宗十八代,这些年,网络“语言暴力”的例子,可谓屡见不鲜。先是匿名的语言暴力,然后是名人之间真刀真枪的骂战。连一些作家、学者和教授,也不惜放下身段,大打出手,加入文化大PK的行列。好象不会几句粗言烂语,就不够光明磊落,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诚然,暴力从来就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概念。在革命者眼里,暴力只是一个中性词。对待腐朽没落的反动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都主张使用暴力。通过暴力革命,推翻反动统治,推动历史的发展。列宁也说过:对革命者来说,一切方法都只是手段。一个政府,如果搞得国家山穷水尽,搞得民不聊生,搞得老百姓没法过日子,到了这个时候,你还跟他读《论语》,读一万遍也无济于事。所以,陈胜吴广不会跟秦二世读“论语”,李自成不会和崇祯皇帝读“论语”,洪秀全不会与清朝的统治者读“论语”,毛泽东不必和蒋介石讲《论语》,打他没商量。一个病人,如果病得不轻,无法通过体内“调节”把病人康复全愈,这个时候,只能使用“暴力”――借助外力,通过手术刀,把毒瘤割掉。

既然暴力能够“一分为二”,“语言暴力”我看也不宜全盘否定,也应当一分为二。语言暴力,也分两种,一种是正义的暴力,一种是非正义的暴力。有时候,语言暴力是一种正义的暴力。尽管这种语言暴力难登“大雅之堂”,但它是正义的呼啸,是站在道义肩膀之上的呐喊,比虚伪无耻的语言更振聋发聩,更让人扬眉吐气。遗憾的是,眼下的一些媒介,连什么是正常的文艺批评,什么是“骂”也分不清楚。不咸不淡的“红包评论”,不痛不庠“哥们式的熟人点评”,就是“绿色批评”;反之,批评的文章尖锐一点,措辞生猛一点,批评的内容具体一点,就是“骂人”。――NO,不是这回事。鲁迅先生说过:把卖淫的女子称为婊子,就不算骂人。你强奸生母,你奸淫亲生女儿,人家骂你几句“畜生”,骂你几句“禽兽”,算不算“骂人”呢?不算。你干的是畜生禽兽的活儿,别人把你尊称为“畜生禽兽”,其实是抬举了你,怎么能算是骂人呢?当然,你把良家妇女称为婊子,你把西施评为古代的丑女,无论你的遣词造句多么彬彬有礼,多么头头是道,你都是骂人。因为你违背客观事实,因为你没有实事求是。

韩寒前年与白烨的博客论战,也动用了“下半身叙事”。用韩寒自己的话来讲,是“话糙理不糙”。韩寒讲的也是粗话,为什么能赢得绝大多数读者的掌声?无他,因为真理在他手中。在道貌岸然的语境包裹之下,韩寒按常规出牌,不可能达成如此轰动的效果。 “下半身叙事”是韩寒批评对象的“原创”,而不是韩寒的独创。韩寒只不过是把司空见惯的文学丑陋现象如实道出来罢了。如果对方认为韩寒是在骂人,在诽谤、侮辱对方的人格,完全可以把韩寒送上法庭。但至今我们没有看到有谁真的去告了韩寒。

正义的语言暴力是网络的精粹,非正义的语言暴力是网络的糟粕。生活中不可能总那么言论自由,在互联网上却可以轻易实现。这就是网络的魅力所在。试想,如果互联网上也象全国两会那样正儿八经,“正襟危坐”,个个网友象人大代表,象政协委员那样“高素质”,它还是今天的互联网吗?和谐社会,我们不主张动不动就骂人,不主张动不动就使用语言暴力。但是,对待一些道德沦丧、丧尽天良的伪文化事件,就应当不留情面,把它批评得体无完肤。

这一次,“屁眼教授”事件的主人公,在非理性文化批评中,也动用了“下半身叙事”。在这里,我决定不投这个教授的票。因为这是一次自取其辱的“防守反击战”,活儿干得相当糟糕。

同样是“下半身叙利事”,同样是“语言暴力”,为什么韩寒能获得多数读者的掌声,而季教授却被喝倒彩?因为韩寒的语言暴力是正义的,季教授的语言暴力是非正义的。理由如次:韩寒骂“文坛是个屁”,能列出一串具体的例子,证明文坛确实“是个屁”;季教授口口声声骂人家是“畜生”,所讲的东西,不但不能证明对方是畜生,而且还事与愿违,“反证”了自己。李敖曾说自己不仅能骂别人“王八蛋”,而且还能证明这个是“王八蛋”。

王小波有个比较著名的“兔子论”:“在人类的一切智能活动里,没有比做价值判断更简单的事了。假如你是只公兔子,就有做出价值判断的能力――大灰狼坏,母兔子好;然而兔子就不知道九九表……对他人做价值判断,那就太简单、太舒服了。”

季教授毫不客气地对王小波的“兔子理论”实行“拿来主义”,照单全收,这是季教授的败笔。

你写的文章有缺陷,人家写批评文章进行质疑,怎么就成了“畜生”?照这么个搞法,今后的学术批评怎么玩?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钟华的文章《文化研究与文学理论的迷失――评季广茂〈意识形态视域中的现代话语转型与文学观念嬗变〉》认为:“从总体上说,本书(《嬗变》)内容芜杂而漂浮,实实在在的‘干货’和‘新货’不多。该书的作者身为名校教授、博导,该著又是‘重大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其质量显然与其身份不太相称;而允许它出版面世,这既反映出作者治学态度不够严谨,也说明出版部门在把关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疏漏。”

我觉得,读完这段文字,相信多数读者都能作出自己的判断:是季教授方面出了问题。羞恼成怒、气急败坏地骂批评者为“畜生”和“屁眼教授”,过度迷信语言暴力的“正义力量”,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语言暴力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打败敌人,也会伤及自身。这就是从“教授门”事件看网络语言暴力给我们的警示。

[文章不代表本人观点,只代表署名作者的个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