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我预期的。虽然支持结论的思科和华为人均成本图错了。但是结论是不会变的。

为什么公司分析都只是采用毛利率,净利率,人力成本,甚至人均利润,而不采取人均成本呢?

对于公司而言,人力成本只是整个经营成本的一部分,它和其它成本没有太大的本质区别。所以,人均成本就和货物平均单价一样,只反映你进入领域的特征,不代表其它意义。

一个高的人均成本,必须要和人均销售额,人均利润进行对比才有意义。

一个公司人均成本高,可能是毛利率下降,只好每个人卖更多的东西,才能抵挡(wal-mart)。也可能是卖高端科技,毛利率上升(IP行业)。

原来华为卖地摊,所有人力费用和场地等都算进去,10元进卖12元。现在卖超市,20元进卖多少合适?

1,如果卖22元,卖同样数量,利润不变。但实际上利润率下降。
2,如果卖23元,卖同样数量,净利增加。但实际上利润率下降。
3,如果卖24元,卖同样数量,净利增加。但实际上利润率持平。
4,如果卖25元,卖同样数量,净利增加。但实际上利润率上升。

其实一般说来,分析公司运营,大多分析师会把平衡点放在2与3之间。
即:即使利润率稍微下降,如果能净利增加,就算好事儿。
(因为有些成本是可以金融手段解决的。人均利润意义远超过人均成本)

现在,华为是卖26,27,28 上面去了,说它比摆地摊卖12元危险了,那是瞎扯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