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7日 清科研究中心

  2007年不仅是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的黄金年,也是中国并购市场和IPO市场的丰收年,种种迹象说明中国资本市场正处于急速发展的上升时期。近日,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大中华地区著名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将2007年全年发生在中国VC、PE、M&A、IPO市场的重要事件进行分类和归纳总结,并从中筛选出十大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以此作为对本年度行业发展历程的整体回顾。这十大事件主要集中在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募资/投资/退出、本土创投的异军突起、行业相关政策/法规的实施、创纪录并购/上市案例等方面。它们分别是:

  事件一 中国创投市场迎来黄金年,2007年前11个月募资、投资、退出增幅喜人

  2007年中国创业投资市场迎来了高速增长的一年,募资、投资、退出全面开花,增幅喜人。
投资方面,2007年前11个月投资总额达到 31.80亿美元,比去年全年投资金额高出78.9%;而投资数量也由上一年的324个增长为428个,增长幅度为32.1%。
募资方面,2007年前 11个月,活跃在中国地区的中外创投机构新募55支基金,共募集资金54.22亿美元,与上年全年相比分别增长了41.0%和36.5%。其中,本土创投新募30支基金,远远高出外资创投的21支基金,大有逆转以往外资创投主导国内创投市场的气势。
退出方面,2007年前11个月共发生130起退出交易,比2006年多出30起。其中,创投支持的IPO退出为92起,远远多于去年的30起。

  2007年中国创投市场之所以获得全面高速发展,无疑是受益于国内资本市场的火热行情。随着人民币进入快速升值周期,国内资产也开始了重新估值的进程。中国市场、中国企业、中国资产,正为日渐成为“投资价值”的代名词,因而也推动了国内外创投机构扎堆淘金中国,分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

  事件二 本土创投异军突起,搭乘IPO快车凸现本地优势

  2007年,我国本土创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通道,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业绩。如在刚刚发布的“清科-2007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年度排名”中,本土VC在“中国创业投资机构50强”中占到了26%,其中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联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联想投资有限公司,因在本年度硕果累累的表现而跻身前10强。而在以往各年度,前10名中的本土VC都不多于1家。

  本土创投的崛起,表现在募资、投资、退出等各个环节,尤其是在退出方面,更是拔得头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07年前11个月,我国共有92起创投支持的IPO退出,其中本土创投为51起,占IPO退出的55.4%。一些本土创投还进入了集中收获季节,如深圳创新投通过三诺电子、怡亚通、远望谷、西部材料、科陆电子等众多案例的上市获得了高额回报。

  本土创投的崛起得益于其明显的本地优势。本土创投本土化的人才战略和管理模式、与当地政府良好的公关关系、对中国市场和行业发展的准确把握、与当地政府引导基金的密切合作以及国内资本市场IPO退出方面娴熟的运作能力,都有利于本土创投获得大量优质的项目资源,在与外资创投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尤其在国内资本市场进入牛市行情、海外红筹上市受阻、大量企业开始转向A股上市的背景下,本土创投的优势更为明显。

  事件三 专注于中国市场的最大创投基金面世——赛富亚洲投资基金第三期

  2007年3月,赛富 (SAIF) 成功募集了赛富亚洲投资基金第三期 (SAIF Partners III) ,基金规模达到11.00亿美元,是目前首支募资超过10亿美元并主要面向中国大陆地区的创投基金。目前,赛富旗下管理的基金已超过20亿美元。

  赛富三期的投资人阵容极其豪华,包括了哈佛、普林斯顿、康耐尔、达特茅斯等四家常青藤学校基金,全世界最大的养老金——加州政府的职工退休金,以及全世界第二大的纽约州养老金,以及麦卡瑟基金、杜邦基金和强生基金、共同基金、Horsley Bridge和瑞士信贷等著名基金和投资机构。

  赛富三期基金将主要投向中国、印度和韩国,其中将有75%左右的资金投向中国,20%投向印度,5%-8%则投向韩国。
单笔投资规模一般在 1,000-6,000万美元之间,个别案例也可以达到上亿美元。在投资领域上,将不做特别限制,其中预计有50%的资金投向TMT领域。
在投资阶段上,赛富三期基金投资基本会跟二期一样,大概90%投成长期,10%投早期阶段的企业。

  由于成功募集了“赛富亚洲投资基金第三期”,赛富被评为“清科2007年中国最佳募资创投机构”。同时由于其突出的投资和退出业绩,赛富还被评为“清科2007年中国最佳创业投资机构”和“清科2007年中国最佳退出创投机构”,成为本年度最受瞩目的创投机构。

  事件四 修订版《合伙企业法》六月施行,有限合伙制创投设立正当时

  2007年6月,南海成长创业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在深圳成立,成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生效后国内第一家以有限合伙方式组织的创业投资企业。南海成长首期募资额为1.62亿人民币,聘请了具有专业投资经验的深圳市同创伟业创业投资公司和深圳国际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作为联席投资顾问。南海成长重点投资深圳市“创新型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的拟上市企业,在这个方向的投资不低于50%。

  修订后的《合伙企业法》在2006年8月27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07年6月1日正式施行。新法共一百零九条,与原《合伙法》相比,新法增加了有限合伙制度,明确法人可以参与合伙,极大地完善了现有合伙企业制度,直接推动了有限合伙制企业的产生,也为中国创业投资的制度创新奠定了基础。根据新法规定,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承担有限责任。

  2007 年8月,全国第二家、长三角地区首家有限合伙制创投机构——温州东海创业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宣告成立,该基金由温州乐清8家民营企业和1名自然人联合成立,首期基金规模为5.00亿元人民币。此后,又有多家地区性合伙制创投机构陆续出现,形成了一定的投资规模。如2007年11月,东方富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深圳成立,注册资本9.00亿元人民币,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有限合伙制创投机构。

  事件五 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崭露头角,中国投资公司宣告成立

  2007年9月29日,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宣告成立,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开始崭露头角。公司通过财政部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购买 2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募集资本金,计划用约三分之二的资金重组国内的金融行业,剩余约700亿美元的资金将投资于全球金融市场,主要将以国际金融产品组合投资为主,也包括股权投资。而私募股权投资作为金融投资组合的一部分,开始被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所关注。

  刚刚成立的中投公司已经完成三笔投资,首笔投资是在美国最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之一黑石集团的首次公开发行(IPO)中,认购了后者价值30亿美元无投票权的股份。虽然目前在对黑石的投资在短期出现账面亏损,但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作为主权基金,奉行的是长期投资的理念。另一笔是作为基础投资人,在中国中铁香港公开上市前,认购价值7.8亿港元的H股股份。最新的一笔投资是购买世界顶级投行之一摩根士丹利公司价值50亿美元的可转换股权单位,该公司正遭受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冲击,股价连续下跌,但公司本身仍保持长期增长潜力。在该投资合约到期后如果全部转换成普通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将成为摩根士丹利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我们相信,按照商业原则运作的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将为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投资寻找到新的出路,同时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实现公司股东权益的最大化。

  事件六 巨型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中国,KKR和黑石(Black Stone)中国首例投资成行

  中国企业的高成长性和国企改革吸引着黑石、KKR、凯雷和德州太平洋集团这些世界领先的巨型私募股权基金相继来到中国进行投资。继1999年凯雷集团投资亚商在线和2003年德州太平洋集团(TPG)收购深圳发展银行之后,2007年,同为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巨头的黑石和KKR也开始在中国的进行首例投资。2007年9月10日,黑石集团宣布将向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蓝星集团)投资6亿美元,占其20%的股份。仅隔7天,KKR也正式宣布完成了对河南天瑞水泥的投资,持有后者43.2%左右的股份,投资总额达1.15亿美元。这类巨型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中国企业,为企业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能够利用其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全球资源改善被投资企业的组织架构,提高企业运营,帮助中国企业创造价值。

  事件七 政府逐步批准产业基金试点和券商直接投资基金,本土私募股权基金加速设立

  继2006年底中国第一只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基金获准成立后,2007年9月,第二批五只总规模560亿人民币的产业基金获准筹备设立。新近获批的五只产业基金包括:广东核电新能源基金、上海金融基金、山西能源基金、四川绵阳高科基金,以及中新高科产业投资基金。上述基金中,除上海金融基金为200亿元人民币、绵阳高科基金为60亿,其余基金规模均为100亿元。这表示中国政府正在开始扩大产业基金试点规模,也将有利于《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管理办法》的正式出台。

  对于券商的直接股权投资,2007年9月中国证监会也批准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开展直接股权投资试点,允许这两家券商以自有资金设立子公司开展私募股权投资业务,标志着中国大陆券商直接股权投资业务也正式开闸。我们看到,在中国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下,中国本土的私募股权基金正在崛起,中国的私募股权基金行业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事件八 工商银行并购南非标准银行,创中国金额最高跨国并购案

  2007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以54.6亿美元收购非洲第一大银行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权,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史上金额最高的并购案。整个股权收购的实施通过以下方式完成:(1)标准银行向工商银行定向发行相当于扩大后股本总数10%的新股,发行价格为每股 104.58南非兰特;(2)工商银行按比例向标准银行现有股东协议收购相当于扩大后股本总数10%的股份,收购价格为每股136南非兰特。两种方式互为前提条件。

  在此前后,中国建设银行、民生银行以及中信证券均迈出了国门,通过跨国收购开始了全球化布局。国内金融企业频频出手,可以说是其寻求全球布局,参与到国际竞争的大势所趋。

  从宏观经济形式来看,目前国内经济增长动力依然强劲,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仍将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尤其是次级债危机对美国等西方各国金融市场的冲击,使得诸多金融机构陷入困境,以及美元的不断走低,都为国内金融企业实施跨国并购、加速国际化进程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契机。通过此次的海外收购,中国工商银行将进一步优化其全球资产配置才能尽快地扩大全球营运网络,吸收先进的全球运营经验和管理手段。

  然而,就长远来看,对于诸如中国工商银行等实施跨国并购的中国金融企业,最大的挑战在于能否在收购整合的过程中培养一批具有全球金融企业运营视角和掌控能力的管理人才,这也是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能够持久的生存、发展、壮大的力量之源。

  事件九 阿里巴巴在港成功上市,创亚洲互联网公司最大规模IPO纪录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1688.HK)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开盘报30.00港元,盘中高见39.95港元,收市报39.50港元,较其13.50港元的招股价大涨192.6%,预测2007年市盈率超过100倍。上市首日,阿里巴巴总市值已达到1,995.68 亿港元(约257亿美元)。

  此次阿里巴巴全球首次发售858,901,000股股份,国际包销商行使超额配股权,额外销售阿里巴巴集团113,678,000股股份,最终募资131.30亿港元(约17亿美元),令阿里巴巴成为亚洲最大规模及全球第二大规模的互联网公司首次公开发售。

  阿里巴巴是中国首屈一指的专注于全球和中国本土中小企业贸易的B2B电子商务网站,此次上市将进一步增强阿里巴巴电子商务领域的竞争优势,还将促进旗下淘宝网、支付宝、雅虎中国、阿里软件、阿里妈妈以及口碑网等业务的发展,进而改变未来中国互联网竞争的格局。

  事件十 网游行业进入收获季节,完美时空、巨人网络、金山、网龙相继上市

  2007年下半年,网络游戏行业进入收获季节,共有四家网游相关企业在纳斯达克、纽交所、香港主板及创业板上市,共募集资金约14亿美元,跻身我国网游行业的“新贵”,同时也给投资其中的创投机构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2007年7月26日,完美时空(NASDAQ:PWRD)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发行价为16.00美元,融资额1.89亿美元。首日开盘价 17.50美元,当日收盘20.40美元,较发行价上涨27.5%。上市首日,参投完美时空的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其账面回报倍数即在30倍以上。

  2007年10月9日,金山软件(HK:3888)在香港主板上市,发行价3.60港元,融资8.83亿港元(约1.14亿美元)。首日开盘价 3.90港元,全日收报5.00港元,较发行价上涨38.9%。英特尔投资、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和新宏远创(New Horizon Fund L.P.)盼来收割季节。

  2007年11月1日,巨人网络(NYSE:GA)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价15.50美元,融资8.87亿美元。首日开盘价18.25美元,收盘报18.23美元,较发行价上涨17.6%。海纳亚洲(SIG)等四家创投、私募股权基金分得一杯羹。

  时隔一天,2007年11月2日,网龙(HK:8288)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发行价13.18港元,融资16.37亿港元(约2.10亿美元)。首日开盘价19.00港元,收盘报16.48港元,较发行价上涨25.0%。IDG创投基金、深圳创新投旗下Happy Sunshine创投基金等三家创投有望获得丰厚回报。

  截至2004年底,我国已有网易(NASDAQ:NTES)、盛大(NASDAQ:SNDA)、第九城市(NASDAQ:NCTY)三家网游相关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竞争格局。近年来,巨人、完美时空等后起之秀利用新颖的运营模式和创新的游戏软件,不仅打开了原有的竞争格局,也获得了快速的成长。从上述四家网游企业上市首日股价情况来看,都获得了较高的涨幅,说明市场对其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网络游戏行业因其清晰的盈利模式、广阔的市场前景,一直为投资者所看好,因而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新游戏、新模式、新企业不断涌现。今年四家网游企业的集中上市,将标志着我国网游行业新一轮竞赛的开始,而远不是竞争的结束。

来源:清科研究中心

相关链接:

国内创投现硅谷效应 05年共募集40亿美元
2006年03月29日 南方新闻网

  数字显示,2005年,在中国从事创投的境内和境外机构共募集40亿美元的新基金,成为中国创投历史上募资最多的年份。“当年硅谷的那把火,终于烧到中国来了。”见证了国内外风险投资潮起潮落的搜狐董事长张朝阳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而用前软银亚洲中国总经理、Bain Capital董事总经理黄晶生的形容是,“从旧金山到北京的飞机上,随便某一天,头等舱都被风投风云人物霸占了。”

  国际主流风投入场

  从去年延续至今的资本狂潮风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国外主流风投的进入,而美国最大风险投资商Sequoia Capital的到来,被公认为新风投运动的标志性事件,因为该公司曾宣称投资从不超过硅谷40英里半径,与Sequoia几乎是同步迈入中国的,还有DCM、Accel等国际主流风险投资。与Sequoia齐名的另一家美国风投KPCB(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Byers),虽然比Sequoia晚了一步,但也在今年3月正式进军中国市场。

  本土创业人员加入风投业

  中国本土一批富有创业经验的行业人员加入到风险投资商行列,也是促使海外风险投资商最终下定决心进入国内市场的重要原因,除了曾创办过携程网的沈南鹏,曾担任雅虎中国总裁的周鸿祎成为IDG风投的合伙人之外,曾担任过新浪网COO的林欣禾也在今年初宣布加入风险投资商DCM的行列,而今年2月宣布辞去e龙CEO一职的唐越,4月前将组建一只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投资基金。

  经典案例–软银亚洲投资盛大 回报率高达14倍

  2003年初,盛大网络与韩国游戏开发商ACTOZ因“私服”、分成费等问题陷入诉讼纠纷,1月24日,Actoz甚至宣布终止与盛大就《传奇》签署的授权协议。同年4月,软银亚洲基础设施基金经过考察,决定向盛大投资4000万美元,阎焱与软银亚洲基础设施基金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黄晶生进入盛大董事会。事后软银亚洲方面透露,Actoz当时甚至对项目起到了阻挠作用,希望以此来逼盛大就范。但是自从软银亚洲支持盛大之后,软银亚洲还利用自己在韩国的办公室和资源迫使Actoz与盛大和解,最终上市后的盛大收购了Actoz,了结了这场恩怨。

  自2004年5月盛大上市后,2005年1月,软银陆续退出盛大,投入4000万美元,18个月的时间内便获得回报5.5亿美元,回报率高达14倍。软银亚洲投资盛大的“一战成名”,为随后席卷中国的风险投资狂潮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的作用,而这一成功也为该团队搭建了更为自由广阔的平台,在2005年6月底完成二期基金募集中,软银亚洲以近6.4亿美元的金额成为2005年创投募资最大的赢家。而这还是在阎焱等人拒绝了另外近6亿美金的风投之后确定的数字。更令其引以为豪的,就是该团队已从”软银系”中彻底独立出来,赛富 (SAIF)–尽管变身后的这一称呼,很多人叫起来还不太习惯,但阎焱对这一变化的表述就是:“从给别人打工到给自己干。”与一般的言语谨慎、不愠不火的风险投资人相比,阎焱却表现出率直、果敢的的另一面,这恐怕与其目前的江湖地位有关,在很多外资风投的中国合伙人竭力与国外总部沟通,力争“本土化”的时候,软银赛富的团队却可以独立拍板,毕业于北大社会学系的阎焱甚至说,“投资没什么民主可言,在投资领域讲民主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新一轮风投热潮中大家都在讲“本地化”,而软银亚洲被公认为是“本地化”最成功的一家公司,您认为本地化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阎焱:我觉得衡量的标准和关键还是看能不能给投资人赚到钱。你说自己对本地化有多深的理解,赚不到钱,WHOCARES ?如果说表现形式的话,第一是资金来源本地化,第二是团队决策本地化,第三是投资回报本地化,不给国外老板打工。相比之下,在这些新成立的基金中,红杉(Sequoia)中国应该算是一只本地化的基金了,不过在决策上要受到美国总部的影响,赚来的钱有一部分要分给美国 Sequoia,而且这个团队能做到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自己融资,我想可能还要一段时间。

  南都:从一只成功的风险基金那里拿钱,和自己到国际资本市场上去融资,两者的区别大吗?据悉,软银亚洲二期当时可以募到12亿美元,李嘉诚也说过“1亿美元到3亿美元任拿”,但你们确定的最终金额是6.4亿美元,是采用了怎样的标准与原则?

  阎焱:能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独立地自己融资,就意味着掌握了自己的生命线,否则你只能跟着别人玩,而独立意味着生意完全是自己的,你可以完全掌握决策权。这也是一个公司是否长大的重要标志,独立可以说是每一个基金投资管理人的最高梦想,不过对风投来说,钱太多了也不是好事,我们觉得最好的基金是大学基金,其次是一些大家族的基金,最差的是企业基金,因为企业政策会随高层变动而调整,而养老金等社会保障基金的限制和要求也比较多,比如要求像公众公司那样披露投资计划,我们觉得很难接受所以一律拒绝了。所以目前除了思科和软银之外,我们的基金来自普林斯顿大学基金、摩根大通、卡耐基梅隆基金、洛克菲勒基金会、欧洲最大的家族基金和最大的退休基金以及中国香港部分知名富豪等创业投资。

  南都:截至2005年12月31日,独立后的赛富已经完成了近3亿美元的投资,接近赛富亚洲投资基金的一半,请问您一般会选择怎样的企业作为投资对象?

阎焱:我们估计这6.4亿美元会在3年内投资完毕。除了“博客”那种具有革命性变革的商业模式会投早期之外,为了节约投资成本和管理成本,我们大多情况下是投企业中后期。一般来说,过去三年企业平均每年的盈利增速应在30%以上,IT企业甚至要达到50%以上,而对赛富来说,在单一项目上的投资额一般都在1000万美元~5000万美元之间。对具体交易我们一般不会对外谈太多,需要指出的是,我们通常是跟企业之间有协议的,企业一定要达到规定指标,如果不能的话,我们就不一定投后期,或者是对股价做调整。

  南都:除进入之外,在盛大案例中,软银亚洲的退出同样是把握了时机,风险投资人如何判断退出的时机,特别是当企业的股价在高点的时候?是靠您说的投资所用的“businesssense”(商业感觉)吗?

  阎焱:也包括吧。退出其实是和进入同样困难的事情,难在对时机的把握和对综合形势的判断上,比如说我们当时要退出盛大,正好是盛大股价最高的时刻,但当时我们和盛大在战略问题上有不同看法,陈天桥想做机顶盒,但我们对此不是很赞同,所以选择退出,其实当时在投资委员会内部也有分歧。是否决定退出在于你对公司发展潜力的判断。

  南都:投资委员会内部发生分歧的事情多吗?遇到分歧最后听谁的?

  阎焱:应该说比较常见吧,像我们要投资盛大的决定,第一次在投资委员会上就没通过,如果遇到这种分歧,大家在充分讨论发表建议之后,下判断的人还是老板,这没有什么可说的,投资人投钱给我们,看准的是我负责的这个团队,我对这个团队和投资人都同样有责任,所在这件事上老板就是老板。我觉得在投资上是没有什么民主可言的,在经济领域大家可以充分发表意见,但如果在投资上讲民主,按大多数人的意愿决策的话,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南都:除了融资渠道不同之外,您觉得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赛富和那些任用本地管理者的海外主流风投相比,优势在哪?

  阎焱:要想在中国取得成功,建立起适应中国市场特性的投资决策程序是一个关键。对于那些还没有独立的外资风头,如果决策者都在美国,找项目的人在中国,找到了项目还要踏踏实实地去跟决策人解释半天,还没等他解释完呢,很可能我们这边已经投了。而且对于中国市场上还没有独立的外资基金来说,外资基金在中国放一个人,自己也不清楚找的人对不对,这可能也是他们面临的困惑。

  南都:大家都在谈中国风险投资不能靠“飞行者(FLYING)风投”来做,要“本土化”但您能说得再具体点吗?如何能达到对这个企业的本土化理解?

  阎焱:我想中国的民营企业,从小到大,多少都有点问题,不符合上市公司的要求,无论是在会计、财务、还是税收、法律方面。所以我们希望能通过交谈赢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我觉得这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比投钱还重要,让他们能够信任我们,能够把家底“抖搂”给我们,经过我们的重组之后,达到上市公司的标准。

  有些原则我们也要说清楚,比如投资的钱必须用于公司发展,不能买房买车,而且我们也会定期听公司报告,参与公司董事会。我们一般不会介入公司的具体管理,但在必要情况下,我们也会帮助公司搭建更为合理的管理团队和建立更好的管理机制。

  南都:您曾经提过,2006年人们将很有可能看到至少一个比盛大更成功的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阎焱:应该说有这个潜力,比如说在电视购物这块,比如说在网络这块,我觉得很多盈利模式还是相当有潜力的,当然也需要好的时机,2005年我们作为唯一投资人,出资3500万美元给橡果国际,2005年8月,我们联合凯雷向房地产网站- -顺驰置业网顺驰(中国)投了4500万美元,在2006年,赛富的投资组合中极可能有3家企业上市,可以肯定的是,盛大不会只是我们最成功的投资案例。”

  [名词解释]LP/GP

  私人资本以基金方式运营。每期基金的运行各自成为一个闭环:由养老保险金、大学基金、银行、财团等有限合伙人(Limited Partner ,简称为LP)提供资金,由投资公司的普通合伙人(General Partner ,即通常意义上的投资者)负责资金的具体管理。多数情况下,投资利润的80%属于LP,剩下20%则留予投资者。2005年后,LP与GP的关系已经从从早期的“单一LP-单一GP型”模式,将向更加成熟规范的“平等型”、“松散型”方向发展。

  赛富“单飞”掌握完全决策权

  前身  赛富的前身——软银亚洲信息基础投资基金(Softbank Asia  Infrastructure Fund ,SAIF)为日本软银公司与美国思科公司于2001年2月合作设立,首期资金规模为4.04亿美元,思科当时作为惟一的LP(有限合伙人),一共出资4亿美元,日本软银提供品牌和管理。

  软银亚洲自成立的4年间共投资28家公司,投资年回报率达到97%,成为亚洲历史上最成功的创业投资基金。

  独立  2006年,赛富在思科的支持下“单飞”,除掌握完全的决策权外,以阎焱为首的管理团队取得了新的GP——赛富基金管理公司(SAIF Partners)的全部股权,新基金投资回报中的20%将归阎焱在内的管理团队,阎焱和周志雄在成为GP的同时,也成为这只基金的LP。

  2005-2006年国内风投大事记

  2005年1月    软银亚洲退出盛大,在22个月内获得了14倍回报。

  2005年7月13日  分众传媒登陆美国NASDAQ,集资金额为1.72亿美元,为其投资者在2年内带来近20倍的回报。

  2005年8月11日  雅虎宣布10亿美金现金收购阿里巴巴35%股份,其中3.6亿美金用于从软银手中购买淘宝网股份,3.9亿美元从包括软银在内的阿里巴巴股东处购买普通股。软银中国从该项目套现收益就高达5.5亿美元。

  2005年8月5日 百度登陆纳斯达克,股价疯涨至最高每股150美元。IDG1999年以120万美元投入百度,获得4.9%的股份。按此价格计算,IDG从百度身上赚回约1亿美元的利润。

  2005年8月    ACCEL出资2.5亿美元与IDG风投组建总额达5亿美元的投资基金。

  2005年8月    Accel Partner5000万美元投资千橡互动集团。2006年3月,千橡集团再度获得包括GA为首的风险投资4800万美元。

  2005年12月15日 江苏省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额高达4亿美元,此前尚德向龙科、高盛、英联、法国Natexis、西班牙普凯等国际著名投资基金共私募了8000万美元,预计投资者可获得数十倍回报。

  2005年下半年 美国最成功的创投Sequoia Capital携2亿美元正式进入中国,携程创始人沈南鹏被任命为中国区首席合伙人。

  2005年    软银亚洲出资3500万美元给电视购物公司橡果国际,此外公司联合凯雷向房地产网站顺驰置业网投资4500万美元。

  2006年1月9日 硅谷顶级创投DCM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创投市场,未来10年DCM计划在中国追加投资40亿元人民币。

  2006年2月    美国西雅图的Ignition Partners在中国成立启明创投,未来4年将在中国共投资2亿美元。

  2006年3月    凯雷投资2500美金于民营担保集团中科智。

  2006年3月    Sequoia联合IDG、鼎晖国际等,投资社区搜索类网站奇虎网2000万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