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乎七年磨一剑,还是银枪蜡枪头 - 简评《北平无战事》

利用假期,我居然将53集的《北平无战事》看完了。平心而论,该剧演员阵容强大,制作精良,口碑也不错,又是由创作了《雍正王朝》等优秀剧本的刘和平改编自自己的原作,本来应该是一部客观的史诗式的作品。但我在坚持看完全剧之后,却始终没有找到史诗的感觉。整体印象是一大帮“吃国民党的饭,砸国民党的锅”的中共间谍,如何在北平吃里扒外,借助小蒋的反对腐败,最终把国民政府搞跨了的故事。有趣的是,作者所试图竭力歌颂的共产党的正面形象在我看来都行事怪异面目可憎,相反那些国民党的青年才俊,倒是个个气宇轩昂,性格各异,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我希望这印象不仅仅是出于我个人的偏好,而是历史常识和文艺创作本身对人们的审美提出的要求。就作品而言,本剧的正面人物不是象方家父子那样颐指气使专横跋扈,就是象谢陪东何孝钰那样深不可测阴险狡猾。再有的则是如崔中石和刘五爷那种莫名其妙从容赴死的亡命之徒。

与之对照,国军这边如曾可达的正直坚毅,梁经纶的含蓄深沉,王蒲尘的人情练达和孙秘书的忠于职守,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就是绝对的贪官马汉山和党棍徐铁英,做事也往往通情达理,并不特别令人反感,这也许是让当初的创作人员始料不及的吧。怀念民国,欣赏小蒋,似乎是个可喜的突破。这点貌似在莫言那里也能看到。其实艺术家只要直面生活,就不能不对是非,美丑和正邪作出基本判断。

据〈京华时报〉报道说,《北平无战事》是刘和平七年磨一剑才创作出来的精品。作品虽然赚了钱,但在我看来却不是什么精品,顶多属于还能看的消遣之作。剧中粗制滥造之处甚多,也没有创作出任何具有典型性格的典型人物,因此文学价值也不高,不会在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产生什么深刻的影响。另外,刘和平似乎对毛式文采情有独钟,因此也影响了他对历史真相的进一步开掘。仅从文学创作角度,我不认为作者能够把握这样宏大的历史题材。其中误导之处甚多,不能全部罗列。

最后,为了证明这样的评价不是信口开河,我只好随手举出一个剧中出现的历史错误作为结尾。剧中的文学女青年谢木兰因为仰慕毛泽东,早在1948年就已经将毛氏在1956年才首次发表的《西江月•井岡山》背得烂熟于心了,您说这不是穿越又是什么呢?

(参见文尚卿 湯根姬:毛澤東詞《西江月•井岡山》探秘 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62/64172/85037/85040/6696088.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