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胜过了千言万语



我在论坛贴出上面的这个照片之后,没想到把老狼找北甚至法海等知名大侠都招了出来。可见俗话说的“一张图胜过千言万语”所言不虚。综合大家的意见,再用我们“诗人”的语言说出来,这张图应当具有如下的十大特征:

城楼无像杆无旗,手有戒指足有履。
文字未简装没易,公车有轨砖不齐。
不见华灯无潮女,童车古朴好天气。
脚手架子泄天机, 一九五五近年底。

天安门上没有画像是正常的。因为在1966年文革以前,只是在重大节日前后,城楼上才挂毛像,旗杆上也才升旗。 而从照片人物的装束,也能看出那该是50年代中期。那时刚开始统购统销,户口制度也还没建立。所以那小贩虽然一脸愁容,穿得却不差气,手上戴着戒指,脚上穿着民企产的胶鞋,比起那个戴着红领巾的城市小孩子更显得洋气,可见当时的城乡差别并不如后来的严重。

当然最能证明该照片是50年代作品的是那辆有轨电车,这种车我从没见过,因为它们自1959年后就取消了。此外还有城楼上的标语用的是繁体字,而第一批简体字在1956年初就公布了。此时长安街上还没有华灯,却有着电车必用的电线杆子。到了1959年,为了庆祝所谓的十年大庆,天安门广场进行了改造,装饰了华灯,地上的方砖也换了,有轨电车和电线杆子也不复存在。

我最后将其年代定格在1955年底,主要的根据如下:如果它是早于1954年拍摄的,我们就不会见到1954年才建的观礼台。但1956年北京郊区的农民都参加了高级社,所以这种青年农民也就不能私自进城卖菜了。到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农民们都饿得半死了,更不可能有力气推着独轮车步行进城。那车心里美萝卜, 诚如法海所说,是冬初的蔬菜。而城楼前的脚手架子,则显示着大概是接近元旦,为了彰显节日气氛,天安门正在进行粉刷。

明眼人当然可以从这张图里体会到更多的涵义,而这正是本文题目所要表达的意思:一张图胜过了千言万语。

参见原图

http://photo.weibo.com/1567642010/wbphotos/large/mid/3597865471106925/pid/5d70519agw1e6fm918d2bj20qd0vejv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