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 quality wordpress themes are available for instant download.

读书人的心灵仙境

读书人的心灵仙境
——钱穆《国史大纲》诞生地及其生活哲学

上个世纪30年代中后期,日军侵华战争已全面展开。国难当头,战火连连,时局危艰,钱穆等学人随大学南迁至昆明。继在北大开了一年中国通史课之后,钱先生决定再编写一部通史体裁的国史,以昭示国人,以文化共识坚定国家民族信念。他曾和友人游历昆明宜良岩泉下寺,其风光令钱先生留连忘返,于是他决定在此寺借住一年,闭门撰述,成就大作。

钱先生的《师友杂忆》对这一年写作生活有着详尽的回忆和描述,如此一处宁静舒适的读书写作环境,不仅被先生视为战乱风雨中难得的仙境,在今天纷繁扰攘的商业社会,一样是令读书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且让我们一起随先生的笔触感受领略个中滋味。

饮食:由寺中方丈招来的张妈料理一日三餐,每月只需国币六元,合新滇币六十元,中晚两餐各供一荤一素一汤。张妈既擅烹煮,食材又极新鲜,“中晚两餐必分两次在近寺农田购之”,且将蔬菜浸于寺院前一潭清水之中,“临时取用,味更鲜美”。宜良县产鸭有名,先生也会时常去一家制作北方烤鸭的酒楼,烤鸭外加烧饼,价为滇币六元,即国币六角(一月伙食的十分之一)。“余一人不能尽一鸭,饱啖而去。”

起居:先住下寺,后居上寺,两寺各有妙处,风光无限。先生晨餐之后必出寺散步,远眺宜良南山诸峰,晚餐后又必下山蹓弯,在浓荫密布、人迹罕至的山间小道独自赏景。夜间则伴着寺院楼下的叮咚泉声入眠。两寺之间,常有松鼠一群,在树叶间跳跃上下。上寺院中有池石之胜,院旁一亭,备游人品茶之所,亭四围矮墙有靠背可坐,很适合远眺群山风光。先生称自己常常在此写稿,半日始返。院中还有一株高大的白兰花树,春季花开时节,清香四溢,张妈采之,“以瓶插花置余书桌上,其味浓郁醉人。”

先生白天写稿,入夜则读清史稿数卷。周四应昆明各报馆之约,草星期论文一篇,轮流分交各报。周四下午回昆明,周日一早返回寺中。然后携陶渊明诗一册,赴寺院东八华里温泉处,一路高歌吟诵。泡完温泉,坐石级上裸身作日光浴。“浓茶一壶,陶诗一册,反覆朗诵,尽兴始去。”如果周日未能泡浴,则周一上午再去,午餐就到宜良县城解决了。

精神生活与交流:宜良县中有图书馆,二十五史、十通皆备,先生每周都来此访其校长,得以向其借书、更换,习以为常。岩泉上寺是道士院,院中有一道一仆。道士号静庵,极清雅,“余至,必命仆泡佳茗。”先生与之攀谈,告其与北平大儒王国维同名,未料此山野道人亦知王先生大名,并自称爱读其诗词,随口就能诵上两首,令钱先生赞叹:“其不俗如是。”由于彼此交流愉快,后半年,钱先生遂由下寺迁住上寺,他自觉心情更加愉悦,遂能尽日操笔,终使史纲一稿,于一年内得以如愿完成。

先生说:“回思当年生活,亦真如在仙境也。”

先生在遵义浙江大学任客座讲师一月中,亦酷爱遵义的山水,游山是他教课之余的一大乐趣,每出必半日,尽兴始返。

钱先生的学生听其课,读其著作,常惊叹先生学识渊博,以为先生必长日埋首书斋,未料先生好游远胜学生辈。钱先生有如下解释:“读书当一意在书,游山水当一意在山水。乘兴所至,心无旁及。”“读书游山,用功皆在一心。能知读书之亦如游山,则读书自有大乐趣,亦自有大进步。否则认读书是吃苦,游山是享乐,则两失之矣。”

先生以九十六高龄无疾而终,想来应得益于其潜心读书、写作、教课而淡于物欲名利的心境,以及每天晨昏散步、游山、周末泡温泉晒日光浴、时时处处欣赏生活之美的健康态度吧?

(庚寅年秋九月书于北京寓所)

Trackback URI | Subscribe to the comments through RSS Feed

Leave a Reply

校验码:  

  • 分类

    • No categories
  • 日志

  • 导航


  •  总点击: 2411781
    Buy movies and download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