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老人:我怕…》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雍也第六》)大意为:“冉求说:不是我不喜欢您所说的道,是我力不足呀!孔子说:能力不足是到了半路才停下来,而你却是给自己划定了框框,不想动(还没出发就放弃了)。”

这里的力,指内在的能力,心力,即道德的力量,本性的力量。中道而废是力不足,还没出发就放弃,更是力不足。

力不足者,总是多愁多病多忧多怕:怕显丑,怕曝光,怕吃亏,怕担责任,怕别人不知道自已,怕别人误会、诬蔑、损害、对不起自已,怕名不高利不大怕所得不多,没有得到的怕得不到,已经得到的则怕失去,患得患失,或者善善而不能为,恶恶而不能去;还有心外拜神,拜一个高高在上的上帝,诸如此类的表现,都是力不足的綠故。有人说,没有信心,才会信神;不由自主,才会拜主。然也然也。

良知信仰者内力雄厚,自然无忧无惑无惧、不淫不移不屈、见义勇为当仁不让!

内力雄厚者也会害怕,但原因和性质与心力不足者完全不同,比如怕自己没有尽到各种责任和义务,怕有负于别人的信任,怕见地不真、9、自心不明,怕言不中理行不中正,怕不能从心所欲怕逾矩,怕犯错误而误事误人误民误国,怕好心办坏事,怕损害、误会、冤屈、亏欠、愧对别人,怕欠债,怕恩怨未明、恩仇未了,怕真 相、真理不明,怕道不能广传不能实行,怕虚度一生“没世而名不称”…

这都是真儒、大儒的怕。文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历代儒家强调谦谨,《中庸》要求“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在他人看不到的地方要警惕谨慎,在他人听不到的地方要唯恐有失),都是出于这种“怕心”。这是东海之儒必须具备和保持的“怕心”!2009-8-29东海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