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大俗商业学:关于图书出版发行以及营销的学习笔记(出版发行行业)

安氏大俗商业学:关于图书出版发行以及营销的学习笔记

  我前一段时间与国内的出版人,编辑等聊了聊,学到了许多关于图书出版和发行方面的东西。这是我的学习笔记,贴在这里。如果有不对的地方,大家批评指正。

【一】中国的图书市场规模:

  中国图书市场的规模号称是每年400亿元,其中约75%是学校的教材教辅,15%是会计学等专业书籍,大众文学市场只占10%,也就是40亿元。如果按平均20块钱一本书,那么每年全国要出版2亿多本大众文学类图书。全国一年的新版书是8万多种,再版书是6、7万种,加起来大概是14万种。首次印数超过1万本的也就6000多种。

【二】图书的经销渠道:

主渠道:主要是国营的新华书店

  小型出版社或是出版人很难得到新华书店发行集团的重视,小出版社也很难和发行集团进行平等的谈判和合作。

  传统新华书店体系中,出版社多以书价的6折卖给新华书店,其中4折是新华书店的利润。二渠道则规则自订,有些书商会以2至7折卖给地方发行商,若书不好卖,则打低价战卖2折,让发行商有较多的利润去推广,书商至少收回制作成本。

第二渠道:民营书店

  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后图书批发市场的放开,民营图书企业大量进入,发行渠道的多元化打破了新华书店的垄断,现在民营书业一般图书的销售网点和销售额已超过新华书店。

  比如,上海英特颂是因为他们是最早拿到全国图书总发行权的民营书业企业之一,它地处沿海发达城市上海,直接掌握零售终端的营销模式,有着良好的地域优势和先进的管理理念。

第三渠道:网上书店(比如当当网),图书俱乐部(比如贝塔斯曼)

  一个图书的销售情况受各个渠道的在销售时是否推荐影响很大。比如,一本书在新华书店里被摆在了显著位置和被摆放在犄角旮旯,销售情况完全不一样。如果书店把一本书放在推荐的位置,那么会对该书的销售起推动作用。一本书如果畅销,那么书店都是会把他们放在显著位置,平躺在那里卖。如果一本书销售并不好,书店就只会把它插在书架里卖。所以出版人说:“要做躺着卖的图书,而不做立着卖的书。”“躺着的书”的意思就是书店里放在一进门桌子上推荐的书。“立着的书”就是摆在书架上的书。

  贝塔斯曼书友会是中国最大的媒体产品邮购公司,有150万会员,由于加入邮购的书籍,在此体系内,一般至少会有4000本以上的销量,故贝塔斯曼可以以平均五折的价格,收购出版社的书籍。贝塔斯曼书友会除了发行邮购指南外,还通过一年2万人民币买下报纸12次阅读版专栏的方式,订了好几家报纸的版面,以访问等形式,推介书友会的作品与作家。他们还邀请作家莫言、漫画家朱德庸到会员中心举办与读者的“蓝色沙发”座谈会,增加书籍的销售。目前贝塔斯曼书友会一天有8000至12000个邮包,平均一个邮包有2.5本书,运送给会员,也就是一个月约销售75万本书。

  一本书会不会得到书店的推荐,这要看书商和这些渠道的关系如何。当然,书本身时候有畅销书的潜质也有很大关系。

【三】成本分析:

  以一本20元的书来看,出版社以6折卖给新华书店,到手只有12元,扣去作者的10%版税2元与编辑制作成本约5元,一本书的毛利只剩5元。若成为畅销书,销售10万本,获利只有50万元。

  所以从成本中能拿出来做营销的费用很少。何况不是每本书都能成为畅销书,营销投入太多的话,风险会很大。书价太低,是出版社多不愿花大钱做营销的关键。

  关于版税的问题,请看这里

  http://www.haiguinet.com/bbs/viewtopic.php?p=798796

【四】书商和出版社:

  现在许多书商都是私营的,他们可以从出版社花大概2万多元买个书号。然后自己出版,自己销售。

  当然各大出版社是最大的书商。

  中小出版社由于自身生产规模小、网点少,加之信息流、物流不畅等因素,很难形成更大的效益。

  这两年做得比较好的出版社包括:中信出版社(财经知识出版社),作家出版社(文学专业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文学专业和文学名家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这几年出版了许多畅销书,尤其是立志类的和财经类的。比如,他们把一本什么都不是的《谁动了我的奶酪》卖到了160万册。

  作家出版社的编辑每年可获得8%至10%的年终分红,2005年负责韩寒《三重门》、《新概念作文大赛》两本畅销书的责任编辑,一人就拿到70万人民币的年终分红。

【五】退货和库存的问题:

  新书通常三个月后就下架了,下架后就失去了销售的机会,生命也随之结束。发行渠道若不能有效销售,书就被退回出版社,形成库存,现金成本无法回收。

  书店也会压出版社的款。所以一本书到底卖得好不好要等至少半年以后才知道。

  对于退回来的书,有的出版社把这些书重新切边,把书变小,重新贴上封面再去卖。有的书今年卖得不好,第二年反而卖得不错。当然了,许多书是垃圾,怎么做也不会好的。

  国营出版社大都存在库存严重的问题,平均销售与库存比约1比2,也就是库存书籍是销售书籍的2倍,造成出版社的庞大负担。健康的销售与库存比是1比0.5,现在一般国营出版社的库存比这个指标多了4倍。

【六】畅销书的营销:

  出版界一般对畅销书的定义是销售超过10万本,

  比如,

  《学习的革命》一书的销量600万册

  《哈佛女孩刘亦婷》(作者:张欣武 刘卫华 出版社:作家定价:20.00)销量150万册

  《谁动了我的奶酪》(作者:[美]斯宾塞·约翰逊 出版社:中信 定价:16.80)销售超过160万册

  《上海宝贝》销量27万本。到1995年

  《文化苦旅》(作者:余秋雨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定价:22.00)第七次印刷,销量已达21万册。

  《凭海临风》(作者:杨澜 出版社:上海文艺 定价:20..00),销量超过50万册。

  《狼图腾》作者:姜戎 出版 :长江文艺 定价:32.00)销量已达100万册

【七】畅销书的潜质:

  也就是什么书能畅销?

  有一个铁定规律,那就是畅销书必定是25元以下的书。25元以上很难畅销。

  如果印数过10万的书,许多时候主要读者是中学生等年轻人。

  当然一本书能不能畅销有许多因素决定。选题也是一个关键。选题选对了,就成功了一半。

【八】畅销书的营销:

  中文里营销这个词就是英文里得marketing这个词。

  新书和新作家炒作是必须的。

  如何营销?

  1。软性报导:

  比如作家出版社2005年推出一位新锐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的作品,原本销量只有几千本,但他们在一些青少年报刊做了几则精彩的软性报导后,销量增加至3万册。

  2。卖场的推荐和“码放”

  卖场的营销最有效。读者往往是在书店决定买书的,书店摆书位置的好坏、折扣甚至赠品,往往会影响购书决定。《哈利·波特》、《魔戒》、《穷爸爸富爸爸》、《谁动了我的奶酪》等书籍,都曾在书店堆书塔,引起读者更多的注意。

  3。作家明星化

  书不重要,人比较重要,作家往往需具备或营造一定的新闻性,才能吸引读者。

  4。签名会

  让明星作家出席签名仪式,和其他推介活动。

  5。折扣战

  打5,6折促销。但是这个比较危险,容易让人产生这本书是垃圾的联想。

  6。“禁书”

  哪本书被禁,哪本书火。比如《上海宝贝》。但是这招儿一般别用。太危险。

  但是营销也不是万能的。小品演员李奇出了一本书,叫《杂碎汤》,宣传是铺天盖地,晚报上了一个整版,还开了一个很大的会,中国第一流的笑星全参加了。但是两万本到还是只销售了1万多。由于,关键在内容上,李奇坚持前面是随笔,后面是诗歌,更何况有些诗歌更像顺口溜。读者翻开以后发现情况不对,就会拒绝阅读,恰恰失去了李琦的乡土本色,竟有些附庸风雅。并不是所有的名人都可以出书。

关键字: none

30 Responses to “安氏大俗商业学:关于图书出版发行以及营销的学习笔记(出版发行行业)”

  1. 安普若 Says:

    标题:畅销书的市场细分(转贴)

    畅销书的市场细分

      实质上是在市场空间定位出目标顾客,

      全国一年的新版书是8万多种,再版书是6、7万种,加起来大概是14万种,真是浩若繁星啊。比如我们常常讨论的,畅销书的阅读主体,目前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13岁到17岁,初中和高中学生为主要群体。

      就是《哈里波特》、《魔戒》、《哈佛女孩刘亦婷》、韩寒的《三重门》,郭敬民《岛》应该是这个群体的阅读对象,这群人的阅读非常具有强势,因为数量庞大阿,而且有阅读的冲动。

      但是他们的阅读是非常有特点的。特别是初一到高三,一共有六年,这中间是有区别的,是非常不一样的。这部分人的阅读特点就是他们的

      I. 阅读还带有很大的家长和社会的引导性,

      就是自主阅读能力差一点。他们刚刚接触社会,要让他们去读一些课外的东西,在选择上就会有很大的问题。所以,家长和社会就会出来干涉:你能读什么,不能读什么。家长给你做主。所以做书的人一定要注意分析家长的选择。研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家长属于哪个阶段的人群,有怎么样的特质。

      II. 他们的课业教材和教辅的压力特别大,其实课外的阅读量并不大。还有一个比较本质的特点就是,这群孩子的阅读兴趣实际上是非常广泛的,尤其是对成人阅读的外部世界,实际上是有特别多的自己的看法的,不要片面的认为只有这么小的年纪,就拿低幼读物来对付,

      泪洒发布会,被女儿斥为弱智

      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司副司长王卫平泪洒发布会现场,他表示自己身为主管电视节目制作的官员,却没有制作出孩子们喜欢的节目感到十分惭愧,他向全国的青少年观众致以歉意。

      为什么孩子们不喜欢呢?王卫平认为电视人不研究孩子心理,以为孩子就是低幼,而结果许多青少节目被孩子们斥之为“弱智”。“我女儿经常给我提意见,说这些节目她都不爱看,问我为什么那些节目那么幼稚呢?”最后王卫平提高声调:“我们究竟在做什么啊?”说到此,王卫平已是泪如雨下.

      我们是不是也要多问问自己:我们最近做了什么啊,我们的产品有没有失去了灵魂,成为跟风的产物呢.

      第二个群体就是18-22岁的大学生群体,可以延伸到研究生这一块。

      这个群体的购买特点就是在学习自己的专业以外,考虑的就是将来以后怎样进入社会,及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设计。所以他可能涉猎会非常广泛,层次也会更高一些。

      有一种书就特别对他们的胃口

      比如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和崔永元的《不过如此》,这里插一下,说说崔的这本书。崔永元的这本书出版社约了三年。一开始的时候他不愿意写,找了很多的理由。后来,白岩松出了书、而且还挣了100多万以后,出版社再找到他,他就松口了,后来还特积极。一共通了100多次电话,30多次面谈。最后的一次校稿是在梅地亚中心,干到四点多钟,干到最后全都趴下了。他要求一个错字都不能有。后金老师跟他说,这不扯的嘛,国家出版署规定,万分之一是合格。你的书现在是27万字,可以错27个;6万分之一或者8万分之一算优秀,错4个字算优秀。全国所有的书就只有毛选没有一个错别字,邓选都错了一个字。你要求也太苛刻了。但是书刚出来的时候,他说:“你们这是什么呀!简直就是粗制滥造。”30万本让我们全部重印。给名人出书都得这么伺候着呢!

      后来到市面上以后,30万册在3天之内全部脱销。他就不说了。

      但大学生这个购买群体对价格显的尤为敏感,因为到了该自立的年龄了嘛。我女友是北大的研究生,本科的时候比较艰苦,父母双下岗,全家每月是500元的收入。她从大二就开始打工,周末的时候去作家教,1天是3场,两天要赶6场,每次都累的在地铁上睡着。如果让他们买书,她们会非常的慎重,尤其对于高价的图书。

      所以我们在做书的时候,通常会考虑到定价问题。就是考虑到学生这个阅读主体的消费水平。像很吸引他们的白岩松《痛》20元, 崔《不过》19元。

      第三个阅读群体就是22-45岁这样一个年龄段。

      他们的特点就是已经进入社会,有相当的购买力。《穷爸爸,富爸爸》,《谁动了我的奶酪》一类的书都是这个年龄段的人在读。所以,价格定位就可以很高,杰克.韦尔其自传,一套40多块,竟然卖了40多万套,另外他的进入时机相当好,于2001年,中国开始批量制造mba,世界500强企业的亚太战略不约而同的选定了中国作为起飞点,这个时候一个庞大的有购买力的团体正在嗷嗷待哺,那就是,经理人或准经理人,他们偏好阅读专业程度较高的财经类图书。

      《奶酪》虽然是16.8但其实1个印张达到了6块左右。

  2. KC教主 Says:

    标题:Very helpful information — 非常感谢校长。

    不知道校长怎么想,不过我自己并不希望出面,更不希望“明星化”,10年前大概会很高兴,现在已经过了那个年纪,不想牺牲privacy 去换不知能维持多久的“人气”。所以,可能前景会比较有限。对于我来说,只要能作为一个爱好,一直写下去,书能够有人出,稍微赚点钱,就很好了。

    下面认真请校长帮忙算算命。我有个朋友,in her late 20s,希望在4-5年后去念MBA, GMAT 740,美国IT名企5-6年经验(真正名企,不是什么Top coder) ,基层project manager, 有team leading 经验,应该可以搞到比较有力的推荐信,在校也算活跃,有community related experience。

    目标是通过MBA实现转行,拥有一份比较稳定而life style 相对比较好的工作(不要太紧张),希望进financial services 之类,目标年薪120K左右(mainly for financial independence & kids'’ school tuition),希望在IT 行业的经验能够带来一定程度advantage。

    问题一:目标学校是Wharton, Stanford, Harvard, or University of Chicago,这样的背景,如何?

    问题二:在今后4-5年间,会争取尽量继续工作,但是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暂停工作。会不会有影响?也就是说,在工作经验之间有断层,而且可能是几年,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问题三:如果照这个计划,MBA毕业就差不多middle 30s了,是否太晚?

    问题四:有其它更好的出路否?

    谢谢。

  3. 安普若 Says:

    标题:答不好,瞎答。

    问题一:目标学校是Wharton, Stanford, Harvard, or University of Chicago,这样的背景,如何?

    如果性格比较内向,最好去U of Chicago或是Wharton。坚决别去Harvard。Harvard的风气太agressive。芝加哥比较lay back。Wharton人山人海的,混就是了。

    Stanford我不太知道。

    问题二:在今后4-5年间,会争取尽量继续工作,但是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暂停工作。会不会有影响?也就是说,在工作经验之间有断层,而且可能是几年,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If it has to happen, is there something she could do to make up for this gap in the admission process (e.g., volunteer work, etc.)?

    没什么影响。

    问题三:如果照这个计划,MBA毕业就差不多middle 30s了,是否太晚?

    不晚。还有好些人40岁才去读MBA的呢。

    问题四:有其它更好的出路否?

    不见得一定读MBA。如果说好的出路,自己出来创业啊。中国人认为自己出来当个小老板都是好出路。

    问题五:从现在,做哪些准备工作比较好?

    别把MBA看的那么神。以他的GMAT,如果Interview的时候再能吹一点,应该能进top 5的学校里面去。我见过许多傻逼(我个人观点)都进去了,所以别太担心。应该没问题。

    其实MBA不是终极目标。关键是MBA以后怎么办?MBA两年一晃就过来了,然后马上就面临着毕业找工作。我看到的情况是:上MBA没有费力气,但是找一个好的工作却费了牛劲了。

    如果要说做什么准备,现在就要为MBA毕业找工作和career development做准备了。

  4. 狼协 Says:

    标题:吴妹妹,你这个朋友的情况跟我当初的考虑有点相似

    等我的海归故事系列写到那里我再讲出来供你参考

  5. 八袋长老 Says:

    标题:驳不好,瞎驳:)

    问题一:目标学校是Wharton, Stanford, Harvard, or University of Chicago,这样的背景,如何?

    如果性格比较内向,最好去U of Chicago或是Wharton。坚决别去Harvard。Harvard的风气太agressive。芝加哥比较lay back。Wharton人山人海的,混就是了。

    Stanford我不太知道。

    驳一(not B :roll: ):

    性格比较内向,更该读HBS,芝加哥是培养校长的,没什么用。已经内向了,还不想转,干脆别读MBA了,浪费那钱干嘛。Wharton是好学校,不过有点闷。不怕闷的,可以试试。


    问题三:如果照这个计划,MBA毕业就差不多middle 30s了,是否太晚?

    不晚。还有好些人40岁才去读MBA的呢。

    驳二:最好早点,life is short,算一下NPV啊,越年轻当然NPV越高。

    问题五:从现在,做哪些准备工作比较好?

    别把MBA看的那么神。以他的GMAT,如果Interview的时候再能吹一点,应该能进top 5的学校里面去。我见过许多傻逼(我个人观点)都进去了,所以别太担心。应该没问题。

    其实MBA不是终极目标。关键是MBA以后怎么办?MBA两年一晃就过来了,然后马上就面临着毕业找工作。我看到的情况是:上MBA没有费力气,但是找一个好的工作却费了牛劲了。

    如果要说做什么准备,现在就要为MBA毕业找工作和career development做准备了。
    驳三:似是而非。是有许多傻逼进top 5的学校。也有很多牛人连top20都被拒。GMAT740对进top5帮助极有限。早准备为好。进不了也别生气,名额就那么几个,总有人进不去的。运气还是存在的。教主的朋友冰雪聪明,找工作也许不那么费劲,除非又赶上一TM的911。 :(

  6. sere Says:

    标题:《学习的革命》这个书

    太特殊,以至于在图书市场不具有证明力

    不得不钦佩校长,这番学习积累,抵得行内人几年功夫。

    长江文艺做的并不太好,武汉的总部,除了多年前吃二月河的老底子,一直乏善可陈,近年出尽风头的,只是北京办事处——在北京的“副社长”金,黎两位,其实和长江社并无直接关系,挣钱是自己的,长江社只得一个名声而已。

    民营书商的偶像就是金,黎二位。

  7. 安普若 Says:

    标题:谢谢。这个写得好。吴征一直在试图收购文化产业,前一段他刚刚从联办手里把《财经时报》收购了

    但是,国内的文化产业能有所突破,估计要等到下一代领导核心吧。

  8. sere Says:

    标题:投资融资俺是外行,校长多指教

    俺就说说目前所在的文化出版行业一些情况和感想,小爬虫,看不到核心机密,只能瞎猜。

    就目前有接触的内地两个省份的出版集团来说,(湖北,安徽)都是在近年重新组建的出版集团,把旧资源重新整合包装,想做大做活。从电视上看到,浙江等几个省份也是这么干的。上海,北京情况可能更加复杂一些,说不好。

    以湖北为例,原新闻出版集团和长江社合并,家底划拉划拉,加上写字楼,印刷厂这些,总共据说是22亿,这笔钱的来源,校长的笔记里提到了——是过去数十年本省教材款。

    有了钱,自然要有所行动,以显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小的举措就是做期刊杂志,相对大一点的手笔就是办报纸——一天开门就赔几十万,都是做好了赔几年的打算的。

    报纸还要面临竞争,目前国内各地的情况也很类似,早期的党报打不过晚报,为了在市场中获利,95年前后,党报开始组织第二梯队的都市类报纸,做些杀人强奸的新闻争夺群众,10年来,已渐渐稳定。

    出版集团这一波,一般叫做“商报”,例如 安-徽-商-报,长-江-商-报(武汉)

    成都商报是一个比较早走向市场化的例子,国内上市的博瑞传媒就是他们把报纸这个行业里虽有产生利润发生金钱往来的部分单独剥离出来而设立的(广告,发行,印刷,采购)。

    此外还有一个海外上市的例子,北青传媒,在香港。不过这个情况不清楚,只是知道有这个事情。

    当前国内算上电视类的,文化类企业上市的大约有7-8家的样子。

    前一段时间我在这里贴了个小新闻,想请校长看看。做情感杂志的知音集团酝酿在香港上市(他们的主力刊物发行量在300万册,忘了是月刊还是半月,好像还有一堆子刊,相比其他文化类集团,规模并不算大),他们的兴趣很大,不过现在好像是流产了。

    除了这些,还有另一个角度的扩张,就是报业集团。以南方报业集团为例,大概是之前身处叶王藩地的缘故,从之前的《南方周末》(刚看到狼主的“北大往事”一文,那里提到的煽情文章《总有一种力量使我们泪流满面》就是出自这里,校长如果在2000年以后回国,可能不知道那一段时间的某些人群或曰某个阶层的想法和情感),到孙志刚事件中声名大噪的《南方都市报》,在行业内的成功,仿佛就源自其本身特异性。他们之前投资杂志,投资“新京报”,酝酿进入图书市场,和上面的出版集团,期刊集团走的是相反的道路,但是目的是一致的。

    比较而言,自然是盘子大的(报业集团)进军低成本的杂志和图书相对容易,但是要把后者做大,也需要下点功夫。

    而在三者之间,盘子最小的杂志,反而是最先提出进入资本市场的。(知音好像是妇联的,大概考虑的也少一点)

    北京来人反对知音上市,也只是考虑的“优质资产在海外上市”这一损失。能把优质资产能拉到国内的浑浊市场来,对市场来说,自然是件好事。
    自然,知音能从全国近万杂之中杀入前三,足有这个本钱号称优质资产,可是那些本身就因旧制深沉而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出版集团呢?南方报业这个国中之国呢?

    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其实传媒上市肯定不可能是整体,剥离,产子的方式太多了。不可否认,国内这个行业对外资还是相当审慎的,但是毕竟,现在已经允许外资建电影院了。我还将保持对这个行业的兴趣。

    如果能听到安校说一声“有意思”,那么我就会非常高兴了。

  9. 安普若 Says:

    标题:确实很有inside insight。

    我最初对出版发行感兴趣确实是因为熏火鸡。因为那些出版人和我说话,咱不能听不懂啊。所以一个做出版多年的朋友开始给我补课,整整补了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这里贴的笔记就是补课的结果。

    现在看来中国的出版发行行业真的是十分落后,面临着重大变革。整像你说的,今后这5年是关键。

    中国的出版发行行业真的是腹背受敌,前面有互联网的威胁,后面有意识形态的控制。多亏了还有一个教材,否则的话,估计早完蛋了。

    作为外行,我觉得现在国内的出版行业有这么几个动向:

    1.好像所有的人都在做高端生活方式类杂志,比如《名牌》,《男人帮》等等。

    2.人物类和商业类杂志也不少。

    3.这几年好书实在太少。没有一本引起读者关注的书。所以图书就靠电视炒作,典型的是《易中天》。

  10. 旧金山夜话 Says:

    标题:那你还不赶紧把“训火鸡”开头揭露杨澜吴证的部分改了。免得将来他收购了所有出版社,让你出不成书 。

    估计他没有那么大的道行。 :mrgreen:

  11. KC教主 Says:

    标题:谢谢校长指点。

    以后还有具体问题再跟校长提问,请您依然不吝赐教。

    说真的,每次您指点过偶,偶都暗下决心“以后再也不能骂校长了”,可是,到了下一次,又忍不住…因为,您那副NB烘烘的样子有时候真的让人很想扁… hoho :P

    签名:有时候,您的新头像让偶很想放大仔细看看,鼻孔到底挖干净了没有… :D :mrgreen:

    请欣赏 — Only in America by Brooks & Dunn

    <object><param></param><param></param></object>

  12. KC教主 Says:

    标题:谢主席。

    主席快写吧。

    签名:不管主席像谁,这都是一张杰出的头像 — 几乎看不出任何贫瘠。Good job man… :mrgreen:

  13. KC教主 Says:

    标题:谢长老。

    BTW,老乡,偶大概知道你是哪里出来的了。很NB哈。 :P

  14. 换位思考 Says:

    标题:那么稀饭猜谜啊,俺也来搀和一把

    俺也大概知道教主的这个朋友是谁哈,据说也是KC这个邪教滴。。。 :D

  15. 换位思考 Says:

    标题:老话重提了,火鸡的操作大概还是以影视和小说两个版本对拉炒作为好,其实您把小说写完,剧本大可以找专业捉刀。。。

    足本的小说没法子,一定是您自己的功夫,洁版的影视剧本就可以少费些精神了。

    大概marketing不会有比这样(大牌影视和内幕足本小说对拉吊胃口)更理想的局面了吧。

  16. 安普若 Says:

    标题:其实吴征也是一个高人。他才希望你们骂他呢,越骂他越火。这叫“顺水推舟”!

    如果骂他两句他就受不了了,就这点气量,他什么也干不了了。

  17. 安普若 Says:

    标题:你肯定是属狗的。去年是本命年。我是说24岁.

  18. sere Says:

    标题:Re: 确实很有inside insight。

    [quote:c290871d99=”安普若”]我最初对出版发行感兴趣确实是因为熏火鸡。因为那些出版人和我说话,咱不能听不懂啊。所以一个做出版多年的朋友开始给我补课,整整补了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这里贴的笔记就是补课的结果。

    现在看来中国的出版发行行业真的是十分落后,面临着重大变革。整像你说的,今后这5年是关键。

    中国的出版发行行业真的是腹背受敌,前面有互联网的威胁,后面有意识形态的控制。多亏了还有一个教材,否则的话,估计早完蛋了。

    作为外行,我觉得现在国内的出版行业有这么几个动向:

    1.好像所有的人都在做高端生活方式类杂志,比如《名牌》,《男人帮》等等。

    2.人物类和商业类杂志也不少。

    3.这几年好书实在太少。没有一本引起读者关注的书。所以图书就靠电视炒作,典型的是《易中天》。

    《名牌》就是南方报业集团向男性杂志市场的一个试探(《南方人物周刊也是他们的》)。国内在新世纪前后曾经有一段很疯狂地迷信”传媒是最后一个暴利行业“,在整个期刊领域里,不论是制作成本,经营风险,还是读者定位都位于金字塔顶端的男性综合类时尚杂志的发展却最缓慢。(校长提到的两本,都是这个范围里的),这个范围的期刊,在2003年下半年以后,才开始了唯一的一次高潮,《Mangazine·名牌》上市,《F.H.M.》大陆地区版权合作伙伴,时尚集团旗下的第十四本杂志,《男人装》也是在半年后上市。《MAIXM》的中文版也有意向,不过后来流产了。

    根据我的消息,男人装的发行大约在14W,广告不清楚。但是时尚集团的整体广告好像是可以估计的。不能否认校长生活的环境可能更多接触高端杂志,这个领域在近年也的确有了大的发展和扩张,但是低端杂志又是另一个做法,虽然刊号资源在不断紧缩,但是以我04年还是05年在天津旁观的期刊二渠道行业聚会来看,这个行业还是很庞大。其实在业内看来,非政府控制的高端杂志的操作未必真的比大众化杂志高多少(据说男人装准备把定位和价钱尝试向下突破,做到像FHM那样卡车司机也能读,目前的情况,还是和台湾版比较类似)

    当然,国内今年奢侈品风潮已经初见端倪了,外刊不止一次地有过报道,国内的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等观察类刊物都不止一次地”新中产“”奢侈主义“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本坛也有文章,好像),名牌衣饰的讨论,对于名表名车,生活方式的讨论,都在渐渐兴起——校长一定记得天涯的”贵族事件“,这个闹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内群众的一种关注倾向。

    但是如何真正地诱导,利用这股风潮,我目前还说不好。不过有一点很明显,校长的”熏火鸡“很大程度上,是这种潜在风潮的受益者——为数不少读者,正是被开篇那一堆名牌吸引而来的。

    图书的发行和电视的关系,这个目前还没有一个明显的倾向。文艺类图书如何与电视剧改编对接,是很多人头疼的一个问题。06年最红火的《亮剑》(作者另一一部作品也在本坛热烈讨论过《血色浪漫》),图书就曾经被一再退稿,冷藏,改编之后也惨遭腰斩——就这样,还取得了电视市场的巨大成功。
    我还记得我04年在网上看到这篇小说的时候的一些情景,很有意思。

    易中天的情况太奇怪,虽然并不算陌生,但是我还没有认真分析过他的书,说不好。

  19. 安普若 Says:

    标题:老百姓富裕了,必定要更加关注时尚。社会风气也必定朝这个方向走。问一个问题:天涯那个贵族事件后来结果如何?

    美国前几年也出现了这个问题。一大堆人在startup赚钱了,但是还是土老冒,不知道怎么花,于是出了不少书和杂志。还有讲座。

  20. 安普若 Says:

    标题:写小说太费时间。

  21. sere Says:

    标题:Re: 老百姓富裕了,必定要更加关注时尚。社会风气也必定朝这个方向走。问一个问题:天涯那个贵族事件后来结果如何?

    [quote:8fd831fe14=”安普若”]美国前几年也出现了这个问题。一大堆人在startup赚钱了,但是还是土老冒,不知道怎么花,于是出了不少书和杂志。还有讲座。

    天涯的事情不大清楚,大概周公子跑路了,易小姐没有了对手,最终沦为群众的狂欢。
    那个时候读过《大狗》那个书的人还不多,否则讨论也许更有意思。

    我觉得大狗比格调要好看呢,至于讲座,国内也有金正昆啥的,一场2万往上。

  22. sere Says:

    标题:Re: 写小说太费时间。

    [quote:51ea88c5e7=”安普若”]

    王朔他们很早以前,就尝试在文本的制造领域引入工业生产的模式。不过后来没有铺开而已。这个东西,管理和员工培训是个问题,根源问题,还在人工成本太高,而产品利润率不高。

    校长做这个,纯属慈善行为……

  23. 安普若 Says:

    标题:金正昆的网站我看了一下,挺好玩的。

    http://jzk.21pxw.com/

  24. 旧金山夜话 Says:

    标题:你真没进。大家讲话都带“B”字。就你没有。 难道你是B大的吗!

    都这么说话该夺NB呀。

  25. 换位思考 Says:

    标题:她们KC邪教人多波众,俺那惹得起啊,要是人家JJMM一起扑将过来。。。

    那还不爽死了,哈。。。 :D

  26. Xiaomaomao Says:

    标题:花钱不难,但是要花的有品味就难。所以说三代出一个贵族。

    并不是最贵的就是最好最适合自己的,并不是名牌的设计就最好。

    小猫猫以前做投资银行时有个老板,祖上若干代是德国贵族,小时候上的是英国著名的Boarding School,名校本科一毕业就开始做投资银行,三十出头就成了Managing Director。他的衣服,有些一眼看不出是设么牌子,但是挺拔伏贴。 家里的家具用品,不少有些年头了,但是款式依旧不过时。他喜欢红酒,但是从不牛饮。

    老板教养及好,风趣开朗。和他说话觉得如沐春风,我发表谬论,他也认真倾听。出门时他如果走在前边,总不忘帮我扶住门把 (想想他是个MD,而我只是个小 Associate)。

  27. allaboutU Says:

    标题:安兄,your notes are insightful and helpful …

    I have been doing a side project relating to the very area that your notes are addressing. Together with these replies, the info I get here can probably help me make a buck or two.

    I can'’t believe that you go the extra miles compiling such notes. Thanks …

  28. 安普若 Says:

    标题:我是好学生,学习特认真。所以才考上大学的。

  29. 李不太白 Says:

    标题:安校长,你对出版的最大误解

    安校长,几次要您加一下我的MSN:[email protected]
    没加您是因为我不知道你的是多少
    因为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你在切入我们的领域
    而很多问题可以沟通一下
    包括我也向狼协要过你的,也不知道他问了你没有

    你的文章很表层,也就是说我觉得一些对出版的误解还要琢磨一下

    1,近期我们炒作的王朔的书、姚明的书、韩寒和安妮宝贝的书,思路和你理解的不一致
    你说的这些都是外表看上去的。
    2,越来越多的书已经超常规,也就是超越大家理解的出版常规
    3,作为国内唯一的出版推广以及增值运营团队,你提的贝塔斯曼等都是我的甲方
    4,畅销书、长销书、常销书的定位很大成分上取决于市场推广计划
    5,一本成功书的成本其中重要一块是市场推广的比重

    ………
    要去忙了,希望MSN聊

  30. 安普若 Says:

    标题:是啊!我对出版是外行,所以这不是使劲学习呢吗?!感谢你能多多指教!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