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唱系列:【精彩照片】从广州到上海:上海威斯汀大饭店·外滩18号Sens & Bund

从广州到上海:上海威斯汀大饭店·外滩18号Sens & Bund



象一个大酒瓶子一样的上海威斯汀大饭店(Shanghai Westin Hotel)



广东路河南路交口,Westin饭店门口



房间内的玻璃写字台



带镜子的大床和饭店送的水果



从Westin饭店25层房间远眺南边的豫园建筑群



酒店边上的延安路



延安路和河南路交口的地方是中汇大楼,楼下是Mr. Speedy,我那天就跑到那里去印名片了。



外滩18号的BAR ROUGE上面看中山路



外滩18号六楼的Sens & Bund



外滩18号六楼的Sens & Bund

3月23日,星期四:

  晚上有广东电视台的朋友过来一起吃饭。正好香港几个朋友也过来了。其中一个是Frement PR公司的,他公司3月18日那个周末在上海办了一个5000人的大party,就是Mont Blanc 100 Years的party,香港许多明星都跑去了,号称是社交界的盛会。据说就这么一个party花了好几百万美元。

3月24日,星期五:

  上午11点爬起来,刚把行李收拾好,主任来了。就在中国大酒店我请主任吃饭。吃完了主任付钱(其实也没付现钱,只是记帐,主任厉害啊)。什么时候能每次都是我请客,对方付钱就好了。

  下午4点10的飞机飞上海。走的时候checkout匆匆忙忙,“中酒”(广州人的叫法)把我的帐单搞错了,我是到了上海好久才发现,和他们打电话交涉,真难啊!真能把人气死!那是后话,以后再说。中国大酒店的服务也还是和国外又距离啊!

  那天到上海已经是7点多了。虹桥机场那么多那么多人排队等出租车,场面十分壮观,估计要等两个小时。不想等,又不想麻烦朋友。于是高价雇了一个车,从虹桥到河南路的上海威斯汀大饭店要200元。算了,200就200了,只要不让我等车,时间比钱宝贵。

  上海威斯汀大饭店(Shanghai Westin Hotel)很不错,就在外滩边上大概3个路口,旁边是广东路和延安路。Westin酒店内部装潢很新,房间内也很漂亮,服务也不错。这个酒店外形很UNIQUE,上面顶着一个大莲花,据说当年是上海市某个领导的意见让这么设计的。但我觉得怎么看上去那么难看呢?好像是唐僧带的帽子,又象一个大酒瓶子。外滩都是古典式的建筑,弄了这么一个不伦不类的东西放在那里,真是不协调。

  放下行李,大家约好了去外滩18号的BAR ROUGE喝酒,这个地方现在是新的“上海宝贝”钓老外的地方。我们去了一会儿功夫,一个哥们就钓到了一个,大学生,外语很流利,人长得也很漂亮。这个故事以后再讲吧,估计一讲又有许多人要批判了。如果在上海天天见这种场面见多了,也就不足为奇了。

  后来去了外滩18号六楼的Sens & Bund吃饭,环境比较安静,菜也不错。

  吃过饭重新杀回BAR ROUGE喝酒,人真多啊!挤都挤不动。我到12点,留下他们继续和“上海宝贝”周旋,我撤退了。

3月25日,星期六

  上午去了我们要投资的公司,谈了到下午两点,回酒店写东西,写到3点半,肚子饿了,才发祥还没吃中午饭呢。于是跑去吃中午饭,可是所有的餐厅都关了,只能在一楼大厅的咖啡厅随便吃点了。

  吃了午饭抓紧时间赶紧跑到赤峰路去给我新买的Dopod 900手机改版,可惜白跑了一趟。人家说我的Dopod 900手机里有3G的软件和硬件,他们还没有这个版本的系统,改不了。看样子什么东西太时髦了也不好。

  手机弄不好了就抓紧时间去理发吧!这次学精了,进去就说我要什么什么,赶紧给我剪,我没时间。不给他们忽悠我的机会。

  剪了发,赶紧赶回宾馆,已经快8点了。几个哥们已经到了,在等我。在酒店二楼的帕戈(Prego)意大利餐厅大家边吃边聊。吃过了饭大家说要去喝茶,但是想不出周围有什么好地方,于是就在酒店里喝咖啡聊天,直到12点散会回家睡觉。

3月26日,星期日:

  星期六晚上喝酒,遇到了酒店的总经理Peter。送了我们两张第二天中午BRUNCH的“白吃”票,并告诉我们

上海威斯汀大饭店中午的BRUNCH竟然搞得如此轰轰烈烈,要不是酒店的总经理送了我们两张“免吃”票我也不会中午跑到楼下去吃饭。

  晚上本来说去M on the Bund吃饭,可是去了发现那天晚上竟然整个餐厅被包了下来开private party。好在对面就是外滩3号。于是就跑去了外滩3号六楼的Laris(陆唯轩,第一次知道这个中文名字)。尽管没有提前订位,但是还好,被安排在了一个靠窗的大桌子,景色不错。

  香港的一个前影视演员现在已经是发行公司的老板也过来了。他们在发行《封神榜》,这个老兄大讲当年他在上海排戏的时候,他的上海女朋友如何把他玩弄与掌心之中。

关键字: , , ,

2 Responses to “边走边唱系列:【精彩照片】从广州到上海:上海威斯汀大饭店·外滩18号Sens & Bund”

  1. 安普若 Says:

    标题:外滩X号暂不强摘 (转贴)

    外滩X号暂不强摘

    记者昨天最新获悉,“外滩×号”现阶段不会通过行政处罚手段强制摘除,但有关部门希望使用者自行更正。

    【地名办望自行更改】

    市地名办有关负责人昨天表示,“外滩×号”的用法不符合建筑物名称命名要求,是不合法的,但考虑到使用者可能并不知道外滩的范围和相关的地名管理要求,所以现在是通知对方,望其自行更改或摘除,现阶段不会采取强制性的措施。

    目前,中山东一路上,部分建筑物都挂上了“外滩×号”的牌子,在市民心目中,这些“外滩×号”成了新的时尚地标。不过,外滩作为一个区片名,这样的叫法很容易与现有路名及门牌号混淆。据了解,这些名称既没有得到地名管理部门的认可,也没有经过公安或工商部门的审批。

    【“Bund 18已成无形资产”】

    在荷兰概念和设计界居于领导地位的Mattmo公司昨晚特意选址外滩18号四楼创意中心举行了一场演示活动。荷兰女设计师莫尼可称,之所以选在外滩18号是因为它已在中外时尚创意界享有极高声誉。

    然而,身处活动现场的外滩18号房东、上海珩意房地产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永年却因为这两天闹得沸沸扬扬的“外滩×号”地名事件高兴不起来。李永年告诉记者,外滩18号的英文“Bund 18”是珩意房地产公司在接手中山东一路18号大楼的综合改造后,在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注册的商标,注册经营范围包括房地产、餐饮、百货和物业管理,商标使用范围除了上海外,还包括香港、台湾和整个中国大陆,大楼2003年底改造完工开业时正式命名为“Bund 18”。

    李永年说,公司当时注册的只是“Bund 18”英文商标,大楼门牌包括公司名片从未使用过“外滩18号”中文字,只是外人叫得多了便成了约定俗成的称呼。“Bund 18开业已有两年多,在国际上已有一定的知名度,这对公司来说是一种无形资产。”李永年强调。

    【建筑物名称普查启动】

    事实上,“外滩×号”的叫法正存在扩大趋势。为此,市地名管理部门昨起启动了对建筑物住宅区(浦西中心城区)名称普查试点工作。

    地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普查,对上海建筑物、居住区名称进行一次梳理。梳理将持续一年左右,梳理后确定的名称将进入地名办的数据库,进行标准化管理。其中研究出来的相关办法,对解决“外滩×号”等地名同样适用。这也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外滩”这个有影响力的资源。 东方早报(李继成 俞凯 杨芳)

  2. 安普若 Says:

    标题:张瑷玲:爱上外滩18号(转贴)

    张瑷玲:爱上外滩18号

      打开古色古香的雕花铜门,走进外滩18号,最古老和最现代的上海,同时映入眼帘。曾经只是外滩的一个门牌号码,现在的外滩18号不但集合了全世界最顶尖的时尚精品和上海最时髦的都会生活,更是外滩展现历史风华的橱窗。这幢矗立在外滩已经83年的老房子,原本早已残破不堪。而赋予它新生命的,是一个来自台湾的年轻女子张瑷玲。“那个时候就觉得,这些建筑都非常雄伟,那时我心里的感觉其实很强烈,时间在这里停住了,你感觉到了它是曾经辉煌但是不再辉煌。”

    两大革命性政策
    建筑修复史的奇迹

      也难怪张瑷玲至今仍无法忘记第一次看到外滩18号的感动。精美的雕花,浑厚的大理石圆柱,呈现完美几何结构的楼梯,房子的每一个细节都是艺术的结晶。为了还给外滩18号华丽的面貌,张瑷玲不但投入大量的金钱和人力,更投入无比的心血。远从意大利请来专业的建筑设计师,把一砖一瓦从岁月的尘埃中唤醒。

      张瑷玲修复外滩18号,是一项商业奇迹。而她与外滩18号的缘分,则是命运的奇迹。 “事实上外滩18号的前身,在83年前它刚盖好的时候,它的名字叫做‘麦加利大楼’,我感觉有时候,生命是注定的。” 张瑷玲的精心打造下,重生的外滩18号,就像黄浦江畔一枚璀璨的宝石,妆点了外滩,更装点了上海的美丽风貌。

      原名叫做麦加利大楼的外滩18号,有着和父亲儿时住过的弄堂一样的名字。张瑷玲对这栋老房子,多了一份亲情般的感情。张瑷玲的爷爷在抗战时期曾经是赫赫有名的飞虎队队员,而当时他们全家就居住在上海,一直到解放前才去了台湾。多年以后,当年还是孩童的张忠伦已经是一位著名的房地产商。满头白发的老先生曾经旧地重游,探寻自己幼时就读的小学,却早已是物是人非。难怪当他听说女儿计划开发的外滩18号最初的名字后,直会欢天喜地地叫“这就是缘分”。

      建于1923年的外滩18号楼,原为英国渣打银行驻中国总部,后来几易其主,上海家纺进出口公司、中波轮船公司等都曾入驻。2002年底,获得老楼20年经营权的上海珩意房产,为让“外滩18号”能够重新回到当年的“经典”与“奢华”,在董事长张忠伦的主持下,董事会投资了1500万美元用于“老楼”的内外“修饰”。聘请威尼斯某建筑顾问公司对其进行里里外外的彻底整修。以意籍设计师菲力普为首的7位外国设计师采用全新的古建筑修复模式,在尊重原有建筑风格的前提上将现代设计元素与原传统风貌水乳融合,使之成为上海历史建筑修复范例中的晶钻。

      “这幢大楼承载了太多的历史痕迹,我们必须细心、耐心,所有这些工艺,我们曾在修复上千年历史的意大利教堂时使用过”,菲力普先生告诉记者。负责修复工作的专家们惊异地发现,门口4根大理石柱的用材由于矿山开采枯竭,早在18世纪就已经在意大利建筑界绝迹了,为何它还会出现在1923年的上海?查阅历史后发现,原来这4根柱子来自200年前的意大利托斯卡尼教堂,后来教堂荒废了,它们便经英国人之手辗转来到上海;还有那扇中西合璧、花纹异常精美的铜大门,当修复人员用特殊溶剂把一层层后来加上去的油漆清除掉后,大吃一惊,原来它采用了青铜与黄铜两种材料,它们如此天衣无缝,见多识广的艺术家们不禁由衷佩服前辈们的高超技术。为了洗净但不伤害外墙表面,20名工人用牙刷般的刷子共刷了3个月。修复内墙更为细致,他们将天然溶剂通过棉纸渗透到了大理石中,把浸渍其中的盐分吸收出来,恢复大理石的原有色彩。大楼楼道内原先已经斑驳不堪的内墙,建筑师们配制了糯米、大理石粉、石灰粉3种材料的混合涂料,重新粉刷。据说,为配制这一特殊涂料,他们跑遍上海各大粮店,煮了一锅又一锅米饭做实验。

      谁也想不到如今这座上海新地标的诞生完全是因为当时酒桌上的一句戏语。2001年,张瑷玲与几位大陆的朋友在宴会上无意中聊到了上海的老建筑。当时张瑷玲就感慨;“外滩那么多老建筑真是可惜了,要么空着,要么被乱修得不像样。”几位朋友就很不高兴:“你们台湾人就会唱高调,有本事你去把它搞出个名堂来。”于是,2002年2月,张瑷玲说服了两个投资方第一联邦银行集团和裕威集团后便来到上海,通过旗下的上海珩意公司开始和Bund18号大楼的房东上海久事公司接洽。而最初久事公司的态度是压根未置可否,没就租金等细节问题表示态度,却先要求珩意公司拿出一份详细的改造方案和设计图纸来,而这就意味着在没有任何把握的情况下,自己先要投入几十万元成本。这时候张瑷玲显出了惊人的魄力,说服了投资方重金聘请了意大利的设计师前来主持设计工作。这样的诚意感动了久事,8月份图纸设计好之后,久事公司开始主动就细节问题与张瑷玲深入探讨。

      2002年11月20日,双方正式签约,张瑷玲和珩意公司开始接手改造外滩18号,租期20年。2004年11月20日,外滩18号的基本的修复工作完成,修复耗资近1500万美元。外滩18号市场总监李永年表示,这个项目正式运营7年以后,才可能将投资的本金收回,正式接手第10年,才可能出现盈利。这对于房地产投资来说,是一个很长的周期。做商场无外租金和扣率两种结算方式,珩意公司几乎和所有的店主保持租金加扣率的承租方式,并根据一定情况给予免租期。单看这个情况,珩意公司已经参与到了与店主共担风险中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气魄。

    “她是个很怕羞的女子”

      相对于改造外滩18号的魄力,张瑷玲自己却保持得很低调。除了出席品牌门店开张等不得不参加的社交活动,她很少出现在媒体面前。市场总监李永年是张瑷玲的高中同学,也经常代替张瑷玲面对媒体。在她眼中,自己这位同学虽然在投资上很有眼光,也很能表达自己的见解,但个性上“她是个很怕羞的女子”。

      张瑷玲的父亲、珩意公司的董事长张忠伦曾经就职于台湾中国电视公司。张瑷玲从小就家境优越,这使得她有机会接受很好的教育,同时也接受了传统而严格的家庭管教。即使吃饭这样的小事,也是由一家之主、张瑷玲的祖母发话后大家才能动筷子。张瑷玲中学就读于台湾最好的女中之一——景美女中。在李永年的记忆里,这个隔壁班的女孩子是如此地安静和不起眼,“直到高中毕业,别人和我提起张瑷玲这个名字,我一下子都想不起来是谁的”。整个高中期间,这个整天默不作声的女孩子只做了一件让所有同学都津津乐道的事。“有一年圣诞节,我发现很多同学手上都有张很漂亮的手工制作的圣诞卡。我就问这是哪里来的,他们就告诉我是隔壁班上一个叫张瑷玲的女孩子自己画了卖给他们的。这就是高中时代我对她的唯一一点印象了。”

      高中毕业后,张瑷玲去了法国学油画,和台湾的同学也就慢慢断了联系。直到几年后偶然的一次同学聚会,大家才惊异地发现,这位昔日安静的才女已经转行开办了一家自己的金融服务公司。面对同学的疑问,张瑷玲的回答是“喜欢艺术,但是它吃不饱饭”。不过,所有认识张瑷玲的熟人都承认一点,她有着很好的数字敏感,这大概也是她为什么会转做商人的原因之一。

      但商人并没有改变她内向的性格,她依然不善于与陌生人打交道而喜欢与朋友来往。来到上海发展后,她给李永年打了个电话,“那时候我刚刚辞职,正在度假。她问我愿不愿意来上海帮她的忙,我想了一下就答应了。”另一位好朋友、现任珩意公司营运总监的邓懿德呆不住了,“你们都去了上海,我一个人怎么办啊,没人玩了。”于是,她也跑到了上海找了份工作。没过多久,又是一个电话,“你还是过来和我一起干吧。”这样,三位高中同学成了现在珩意公司外滩18号项目的管理团队。

      珩意公司现在主要的投资方向是休闲房地产,商场、休闲度假中心是张瑷玲很钟情的目标。除了回报率的考虑外,另一个原因是张瑷玲“是个完美主义者”,她喜欢把投资的房产当作艺术品来看待。就像外滩18号一样,同样是奢侈消费场所,外滩18号却更注重本身的艺术性,甚至创办了自己的创意中心。当初花费那么多资金修复也不完全是因为商业上的考虑,因为回报率和回报周期都没有任何吸引人之处,之所以投入这么大的心血,只因为张瑷玲“爱上了外滩18号”,这个女子心中始终不能抛舍曾经对艺术的那份情感。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