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June, 2005

旅游娱乐业:速8猛跑经济型酒店  (转贴)——哪天好象谁问过北京有没有SUPER 8?现在有了。

Thursday, June 23rd, 2005

速8猛跑经济型酒店
2005-04-07 、
速8希望以每月两家店的速度抓住经济型酒店的投资机会
记者 袭祥德
当奢华的星级酒店在中国大中城市遍地开花,并逐渐因竞争激烈大量亏损之时,国内外酒店业资金开始寻找新的生财之道。
美国速8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进入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型特许经营酒店之一,速8在北美拥有近2100家连锁酒店,其母公司美国圣达特酒店集团公司在全球拥有6300多家酒店。 在中国,这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相信很快人们会经常听到或看到它。“我们计划在2005年吸收30家加盟店,加快开店速度。”速伯艾特(速8)北京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柏力说。自2004年4月进入中国市场,速8已经拥有10家加盟店。
速8经济型酒店的标准间一般在200-300元之间,根据不同城市、不同位置分别确定价格。位于王府井附近的北京天瑞速8酒店是速8在中国的第一家加盟店,客房标准间是5折388元,内部空调、电视、电脑等一应俱全,每层装修都颇为考究、典雅。
“我们的目标群体不是那些单纯追求廉价的消费者,而是商务游客和旅行者,他们收入不错,具有高品位的需求,但既不愿付四星级、五星级酒店的高价,又不愿在低档旅店凑合。”速伯艾特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市场部主管李思思说。速8具备经济型酒店的典型特点,没有豪华大堂、洗衣房、游泳池、康乐中心,重点设施是标准化客房。由于设备精简,酒店客房价格随之大幅降低。
长期关注经济型酒店发展的中国经济型酒店网CEO胡升民告诉《商务周刊》,目前经济型酒店利润达到30%没有问题,这主要归功于经济型酒店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价格优势比较明显。
“最近几年里,中国的高星级酒店发展得很好,一些酒店提供的服务质量甚至超过它们的外国同行。”柏力说,但就像1970年代的美国,今天中国的商务和休闲客人在能够提供干净客房、标准一致的服务以及合理价格的酒店中只有很少的选择,“中国的低端酒店很多,但他们并不能向顾客提供高质量享受和服务。这为标准的经济型酒店品牌提供了很大空间。” 事实上,面对这一空白,国内外资金都在加快经济型酒店拓展速度。国内最著名的经济型酒店是成立于1997年的“锦江之星”,在全国范围内已有64家连锁酒店,并计划今年将规模扩大到100家左右,法国雅高国际酒店集团向中国引入其“宜必思”经济型酒店,英国洲际酒店和万豪国际集团也在抓紧将经济型酒店带到中国。
中国的政府部门对经济型酒店的发展表示了支持态度。2004年底,北京市旅游局副局长于德斌表示,为避免奥运会后酒店闲置、供多于求,发展经济型酒店是重要的方向。柏力说:“速8正是瞄准了奥运带来的巨大商机而制定了在中国快速扩张的战略。”
经济型酒店投资形式主要有三种,除自建外,特许加盟和租赁经营占绝大部分。由于中国的中低档次酒店特别多,而且普遍经营不好,为经济型酒店提供了大量可整合的社会资源。 速8在中国只采取特许加盟形式。自行建造投资比较大,需要2000万-5000万元人民币,如果按照速8标准转型或是进行改造,300万-500万投资即可,房间数量在100间左右的酒店,费用均摊每个客房大约是在5万元左右。李思思认为,这种方式既能降低成本,又可以发挥速8的管理优势。
速8希望将其全球化优势移植到中国。“与其他酒店相比,加盟者可以直接与速 8在全球的服务网络平台相连并实现资源和客户共享,在美国就可以预定中国的速8酒店。”李思思表示,他们会对加盟者进行严格的培训,酒店再小也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提供标准化的服务。 经济型酒店要想赢利必须靠规模,而做连锁管理必须跟上,否则依靠银行贷款的资金链就很容易断裂。但速8的经营者似乎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快速扩张才能形成规模优势,我们对自己的管理有信心。”李思思说
来源:《商务周刊》编辑:张一

资料备查:中国企业如何在加拿大风险资本交易所上市 (转贴)

Wednesday, June 22nd, 2005

中国企业如何在加拿大风险资本交易所上市
一、加拿大风险资本交易所(CDNX)简介
比起大名鼎鼎的以科技股和风险投资云集为主要特色的美国纳斯达克(NASDAQ)股票交易所,加拿大风险资本交易所(以下简称CDNX)算不上世人皆知。它的全称是“CANADIAN VENTURE EXCHANGE”,是世界上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以“风险”冠名的股票交易所。其交易量在北美仅次于纳斯达克、纽约、多伦多股市,位居第四。
加拿大CDNX是由前温哥华证券交易所和阿尔伯塔证券交易所在1999年11月29日合并而成的,总部设在阿尔伯塔省(Alberta)卡尔加里市(Calgary)。温哥华证券交易所建立于1907年,它的出现本来是为加拿大西部的资源经营性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以采矿业为其突出特点。阿尔伯塔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14年,过去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股票的交易。作为加拿大三大专业市场之一的CDNX,与多伦多证券交易市场TSE(高级股权市场)、蒙特利尔的衍生产品市场,一起发挥着对北美经济举足轻重的作用。加拿大CDNX由60家成员公司拥有并运作,是一个自我规范的组织,由成员公司代表组成管理。董事会的21名董事分别来自阿尔伯塔,不列颠哥伦比亚,安大略和魁北克。
从组织结构上来说,CDNX的业务范围包括七个方面:公司融资服务、贸易服务和市场信息服务,协调,市场营销技术,公司事业和人力资源。
加拿大(CDNX)是加拿大的第二大证券交易所和最大的创业板市场。目前在CDNX有上市公司2300多家,这些上市公司主要是一些高科技、自然资源和制造业等中小企业。虽然多伦多证券交易所(TSE)是北美仅次于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和纳斯达克(NASDAQ)的第三大证券交易所,也是世界上成交量最大的10家证券交易所之一,但TSE这一地位正受到CDNX的挑战,因为CDNX已向东扩展至安大略和魁北克两省,温尼伯股票交易所不久也将与之合并。
CDNX运作模式定位于为风险资本公司(CPC)提供充分有效的资金并且保护投资者。 CDNX上市重点放在初创有成长性的产业包括电讯、科技和生物技术等领域,为成长型的高科技公司提供融资渠道。
CDNX从1999年11月成立以来发展速度很快。起始综合指数为2000,最高时达到4472,目前为3000多点,科技指数最高达到8237,所以科技股还是最受欢迎的。CDNX之所以发展很快,是因为她有一套极具特色的运作方式。从硬件上讲,这家交易所目前完全采用电子交易,证券交易完全通过电脑网络来进行,比一些老牌的股票交易所在交易手段上先进了很多。在交易设施和监管手段方面,CDNX也具备相当实力,它独有的温哥华计算机交易系统(VCT)是世界上领先的系统,目前已推广到全球的其它六个股票市场。它还拥有“温哥华国际证券交易系统”(VISTA),这套系统是CDNX专门为日益增长的澳大利亚及亚太地区的业务量而设计的一种新产品,能够完成亚太部分地区股票的24小时全天候交易。同时CDNX还有“国际联盟伙伴”(International Associates,简称IA)系统,IA可以通过几种不同的方式在亚太地区为客户买卖CDNX上市的股票。
CDNX的目标十分明确,那就是通过风险资本公司(CPC)提供融资途径,同时保护好投资者。凭借在矿产、石油、天然气的风险项目中近一个世纪的深厚根底,CDNX将保留其创始人的实力,同时将这些专业技巧拓展到其他新兴的产业之中,如通讯、科技、生物工程。通过地区的服务中心,CDNX向加拿大全境的各大城市提供服务与产品,所有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及成员公司都能从这些服务中心及专职人员中获益。
加拿大CDNX是联系成员公司、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纽带。CDNX的政策与手续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那些处于初建阶段,但有潜质和成长性的中小型企业而设计,同时也易于辨别哪些公司己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CDNX对于科技与工业部门有着特别的兴趣。作为适合于初创阶段公司的市场,交易所努力借重那些从创业市场毕业进入多伦多证券市场、NASDAQ和AMEX这些高级市场的科技和工业公司来积聚力量。
CDNX的市场部门为考虑公开上市的公司提供特别服务。这一前期复查程序(PREP)是一个交互式的过程,专为那些寻求在CDNX上市的公司设计的。一是对于可能上市企业的商业企划作一个初步评估,二是向行业专家与成员公司进行介绍。
CDNX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机构投资者的参与程度,在高级市场,机构投资在总投资之中占有绝大比例,而在创业市场的比例就相对较小。但机构投资者格局已发生变化,现在许多基金的经理开始重新评估传统产业,而开始关注风险资本投资的风险、易变性和流通性标准。CDNX提供了一个公开的市场,为那些新诞生的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公司提供资金,对于那些从事高科技和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而其商业化仍是一个远期目标的公司,CDNX有特别的兴趣。在核查待上市公司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有经验的管理队伍和有较高佣金回报的商业企划。许多成功的科技企业最终成长而进入了加拿大和美国的高级交易市场。
二、风险资本公司(CPC)公司
比硬件设施更吸引投资者的是CDNX为中小企业设计了一种风险投资的创新形式——风险资本公司(Capital Pool Company,简称CPC)。所谓CPC是指专门针对新创立且急需启动资金的新技术高成长企业,使它们能迅速上市筹集资金的一种风险投资方式。具体点说,就是指一群人分别拿出一部分资金,然后再将集合到的资金,交由专业人士组成的管理小组去开发一项预期有发展前景的项目。CPC的上市方式,是为还未有整套完整商务计划、不拥有任何资产、但具有成功创业经历的企业家,提供一个筹募资金以便寻找创业机会的渠道。与一般的上市公司不同之处在于:一个通过CPC组成的公司在股票交易市场上的登记和进行交易不需要有实际正在运作的业务,它的存在就是为一个公司寻找投资于新的事业所需要的资金。所谓CPC就像一个基金户头,可以为一家公司在市场上募集到一定的资金,通过CPC组成的公司下一个步骤就是利用这笔资金去开拓一项新的事业。
CPC最早产生于加拿大阿尔伯塔证券交易所(ASE)的初级资本库(JCP),主要为前阿尔伯塔和温哥华证券交易所采用。它和美国NASDAQ的概念上市有一些相似,但比之更为宽松,她甚至不需要创业者有什么具体的创业计划,只需要创业者证明他有创业的能力即可。在这种方式下,公司核心管理阶层的组成非常重要,因为管理阶层是CPC上市的关键,也是上市筹资后取得持续发展的保证。根据CDNX关于CPC上市的规定,一个CPC的管理小组必须事先从管理小组中筹集至少10万加元的资金,作为种子资本,并且能够公开赞助上市的赞助人的名单。一旦公开募集资金达到一定的标准,交易所就会给这家公司18个月的时间来证明它所想要发展的项目是具有商业价值的。从CPC的运作过程可以看出,它特别适合于构思精巧、前景广阔的IT企业和其他高新技术企业。较之别的国家和地区的创业板市场而言,CPC更简便、快捷,限制更少,其融资规模一般为200万~300万加元。
以CPC方式上市,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CPC公司在CDNX上市发行初始股之前,发起人必须至少出资十万加元的种子资金;同时,在初始股上市之前所发行的股份不得低于公开发行股份的50%,而且每股股价也不能低于0.10加元;
2.全部募集的资金(种子资金加上初始股上市)不得高于70万加元,也不得低于30万加元。初始股上市所募集资金,不得超过50万加元或不少于20万加元;
3.CPC公司董事中至少有一名是公司注册省的居民。此外,在初始股上市完成后,公司至少有300名股东,每名股东的持股量至少在1000股以上。同时,在初始股上市时,任何一名股东均不得拥有超过初始股上市总额2%的股权。CPC募股所得之资金的70%必须用于公司经营方面,而不得作为其他如支付券商的费用或佣金、薪资或其他酬金,或股票上市的其他行政费用。
当在CDNX上市的公司成长到其需要将超过CDNX市场所能提供的条件时,他们会转向高级交易所如纳斯达克(NASDAQ)或是多伦多股票交易市场(TSE),或是通过商业操作与大公司合并。
三、加拿大风险资本交易所(CDNX)规定
1.CDNX对上市公司的基本要求
CDNX是建立在阿尔伯塔证券交易所(ASE)和温哥华证券交易所(VSE)合并的基础上的,并进行了全新的整合与相应的修改。
所有申请上市公司分为五类:科技或工业类,采矿类,石油及天然气类,地产及投资类,研究及开发类。
公司可选择两个层次上市:一是CDNX的高级层次,它是给那些有最丰富资源的公司;二是指那些创建初期、小资本、在科快速成长阶段的公司。绝大多数在CDNX上市的公司属于这个层次。根据公司上市时的财务表现,每一层次的行业部门还拟定有最低上市要求。公司必须有董事会、管理人员和符合交易所耍求的公司管理结构。第一层次是CDNX的高级层次,这一层次是给交易所最优良的发行人保留的,根据这些公司过去和现在都有相当丰富的资源情况,第一层的发行人可以按最低一档上市标准要求上市。第二层次的上市耍求是过去在阿尔伯塔和温哥华股票市场上市条件的复合,包括许多阿尔伯塔石油、天然气股的标准、温哥华矿业股的标准和新近为科技、房地产、投资和研究开发部门制造的标准。
任何一家在CDNX上市的公司都必须选择在阿尔伯塔或不列颠哥伦比亚作为一个修改公告发行人,在其任一司法管辖权下,公司被允许按照各自的证券法格式要求准备公开的文件。这些文件格式并不完全符合另一司法管辖权的证券法的格式要求,但将被视作是平等的。阿尔伯塔证券委员会(ASC)接受不列颠哥伦比亚的修改公告发行人的格式。同样,不列颠哥伦比亚证券委员会(BCSC)也接阿尔伯塔的修改公告发行人的格式。在上市的每一步骤中,我们都鼓励上市公司和将上市的公司向CDNX公司的财务人员和法律顾问进行咨询。
2.CNDX上市企业的标准
最低上市要求(Minimum Listing Requirements)
技术行业类公司(Technology or Industrial Issuers)
净资产 (Net Tangible Assets)
第一类: $500,000 NTA
第二类: $750,000 NTA
第三类: $750,000 […]

人物:汤君年和徐枫

Wednesday, June 22nd, 2005

“侠女”徐枫老公汤君年糖尿病逝世 享年56岁
2004-10-15 来源:千龙新闻网
徐枫与汤君年十分恩爱,惜如今阴阳相隔。
一代“侠女”徐枫丈夫——汤臣大股东汤君年,因糖尿病并发症昨日凌晨于养和医院逝世,享年56岁。
汤君年六十年代于台湾以卖窗帘起家,七十年代投资房地产,八○年五月与当时红透半边天的艺人徐枫结婚,婚后育有二子。汤臣集团是汤君年与太太徐枫创办,成立于台湾,及后于香港上市,其业务横跨两岸三地,鼎盛时期曾拥有本港五家上市公司,包括汤臣集团、川河、世贸中心集团(现鹏利国际)、富豪酒店及联合地产。
撤资香港投上海
汤臣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兼营工业、观光休闲、电影及食品,九二年汤君年与太太两人把旗下本港物业资产出售撤资香港,转而进军上海浦东,现时是上海最大的房地产投资者之一。
汤臣(0258)股价昨日逆市上升,收报1.44元,升百分之6.67,川河(0281)昨日收0.21元,升百分之3.96;汤君年持有汤臣百分之五十点四股权,及持有川河百分之十八股权。
集团发声明交代
昨日下午徐枫妹妹徐杰到养和医院,但没有回应记者问题。晚上约八时十分,徐枫坐轮椅离开,当记者影相,友人即用身体挡镜头,两人并迅速上车,徐枫面露哀伤,不停饮泣。另外昨晚川河集团发出声明,向股东交代汤君年逝世一事,并深表遗憾。
文章来源:千龙网

老hwarrensen同志,我刚才用你的名字搜索了一下,发现你以前的贴子都被清空了。

Tuesday, June 21st, 2005

看这里。
我估计这不是斑竹干的。因为斑竹没有必要把你的贴子内容清空,如果他们认为你的贴子不合适,他们就删了就是了。没必要清空你的贴子。
所以,我猜测是你自己把你的贴子清空的。(如果不是你自己干的,请务必说明,这样好查明真相)。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如果只清空一个贴子,能理解,但把几乎所有贴子都清空了,就比较让人不可思意。
刚才你写草庵的文章,好象也被你清空了。我估计班主是看到你的贴子是空的,才把它删除了。
如果你认为不是这样的话,你可以再贴一次,并注明:“如果班主要删除此贴请给出理由”。我想这里的班主不会无缘无故地删你的贴子的。

安氏大俗商业学:VC与泡妞

Monday, June 20th, 2005

安氏大俗商业学:VC与泡妞
安普若
2005年6月19日
这篇都东西纯粹是为了搞笑,没有任何别的意思。看看笑笑,千万别当真!
VC要找好的项目,但好的项目凤毛麟角,不多,也不容易找。
泡妞想泡漂亮妞,但漂亮妞凤毛麟角,不多,也不容易找。
大陆货的项目不要投。
大陆货的女孩不要追。
好的项目是钱找项目,对VC来讲竞争激烈。
漂亮妞男的追得多,对男人来说竞争激烈。
大部分主动找上门来的项目都不是好项目。
大部分主动找上门来的妞都不是好妞。
一但遇到好的项目,一定要第一时间拿下,并搞定。如果搞不定,最好尽快放弃。不要浪费时间。马上找下一个项目。
一但遇到漂亮的妞,一定要第一时间拿下,并搞定。如果搞不定,最好尽快放弃。不要浪费时间。马上找下一个目标。
背景过于复杂的项目不要投。
背景过于复杂的妞不要泡。
项目如果想找VC,最好是有人介绍,自己闯很难成功。
妞要想找老公,最好是有人介绍,自己在酒吧里钓很难成功。
VC投资的是人,人是最关键的。人不行,项目再好不投。
泡妞泡的是人,人是最关键的。人不行,长得再漂亮不要。
VC不喜欢别的VC甩下来的项目,因为别的VC不投的项目,肯定有问题。
泡妞不喜欢泡别人泡过的妞,因为别人泡过的妞,肯定。。。。
VC最不喜欢“包装”过的公司,所以VC要有去伪存真的能力。
泡妞也不喜欢“包装”过的妞,所以泡妞要有去伪存真的能力。
VC给你投资别以为VC要和你干一背子。VC是赚了钱就走的。
男人泡妞别以为是要和你结婚,男人泡过了是要走的。
VC投资最难的是退出,俗话说:“投资容易退出难”。一弄不好就被套住了。
泡妞最难的是退出,俗话说:“泡妞容易退出难”。一弄不好就“泡妞泡成老公”了。
结论一:不喜欢泡妞的不可能是好的VC,好的VC都是从泡妞中悟出了投资的道理。
结论二:泡妞的高手,今后有可能成为好的VC。

好文推荐:汉英谚语与中西方文化(转贴)

Friday, June 17th, 2005

汉英谚语与中西方文化
2005-06-03
Abstract: The differences seem to be as far as from China to Peru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 and culture, but that is not the cas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ecode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roverbs of the two languages, by analyzing respectively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

旅游娱乐业:红色旅游的好去处——江西省吉安市曾家村。去了准灵!

Friday, June 17th, 2005

曾庆红的家好方便啊!
亚洲时报在线 远撰文/排名第五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曾庆红的老家在江西
省一条小村庄,这小村庄最大特点是方便。一是交通方便,有定点长途汽车直
达,可能是全国唯一村级地点有此安排。二是要寻方便时很方便,全村四所公
厕,大概也是一项全国之冠。
能够这么方便,因为来访的人实在太多。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共干部,纷纷用脚
投票,押注在他们看好的政治行情上。曾庆红老家曾家村,位于与吉安市,辖
于相距市区不过二十分钟车程的吉安县,不过在吉安市区就有每天直接发往曾
家村的班车,大概一个半小时车程,交通极为便利。
相比贫困省份江西的一般农村,曾家村显得气派,村里盖起了一片新楼房,新
楼房同原先村子里原有的旧房泾渭分明各据一边,村民表示,新楼房都是一些
做生意或出外打工赚了钱回来兴建的。
曾庆红的旧居是一所结实宽敞的老房子,如今屋里住着的是曾庆红的亲戚,称
呼曾庆红是其舅父。据了解,自从曾庆红升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后,到这个小村
庄造访的人群就络绎不绝,大多为地方官员其中不乏省市级官员,当地人流传
着这一说法,一般人都认为曾家祖屋有灵气,有助官运亨通,官员自然趋之若
骛,有村民就表示,来曾家参观的人很多,大多一些地方官员和企事业单位,
一般要来的时候会事先打个电话让村里安排接待。
由于“游客”甚多,曾家村里盖起了四个体面的公厕,这在中国农村是不可多
见的奇景。有邻近村民谈起曾家村言语间不无□慕,他们表示,曾家村景况这
几年大有改善,是因为去那里的领导人多了,自然发展也比较容易。
一般而言,作为中国的最高领导层,中共中央政治局各常委绝少在人前过多谈
论自己的家乡,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似乎是个例外。对于这位从中国革命老区小
村庄里走出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来说,“根红苗正”的出身正是他的政治资
本。
在曾庆红的老家江西省吉安市几乎无人不晓这位贵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老乡,
据了解,曾庆红的童年时期是在曾家村度过的,直到11岁才被接到上海回到父
母身边。对于曾庆红的“发迹”史当地人头头是道,“曾庆红的父亲曾山当年
就是红军将领,解放后也当了大官,是中国内政部部长,曾庆红的母亲邓六金
也是当年的红军女战士,这样的家庭出身,曾庆红能平步青云是意料中事”。
曾庆红一家在当地是街知巷闻,这跟当地政府的宣传显然分不开,在吉安县的
知名景点文天祥纪念馆中,就有专门介绍曾山一家的书籍出售;而在吉安地方
名人志上,曾山一家也被摆在显眼位置上。在吉安市政府网站上关于吉安市情
介绍开篇就提及“吉安是举出闻名的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也是曾庆红同志
的家乡。”这种高调的宣传在中国官场并不多见。
曾庆红出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后2003年考察井冈山曾顺道回乡一趟,时隔两年
多,村民对当时情形依然能娓娓道来,“曾庆红没有官架,挺亲近的,随便与
人握手”村民们都盼望曾庆红平步青云后能更多的提携家乡人民,聊到曾庆红
的官职,村民遗憾而憧憬:“不过他(曾庆红)如今只是国家副主席,什么时
候他能做了国家主席我们也都能沾光”。
吉安人表示曾庆红对于吉安近几年的发展不无功劳。提起曾庆红对家乡的关
心,当地人表示有例可证,据了解,当地的一古迹吉州古官窑原本废置荒野无
人问津,就是因为曾庆红在一次回乡的时候发现了才嘱咐当地官员要妥善保护
才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不过据亚洲时报在线特约记者实地考察所见,这个拥有
千年历史的宋代古窑依然是没有得到妥善安置,无人看管,保护更无从谈起,
当地官员对曾庆红的指示,也难免有敷衍之嫌。
相对其他中央领导为避嫌大多会刻意低调处理自己的家乡籍贯,曾庆红为家乡
出力则显得毫不忌讳。翻查中国官方媒体对曾庆红的有关报导,曾庆红不止一
次向外界表示关心他很关心曾家村的发展。对此,当地老百姓给出了一个“合
理”的解释:“曾庆红以自己家乡是革命老区为荣,以井冈山为荣。
与其他领导人不同,曾庆红以自己出身在革命老区而自豪,曾庆红的父母亲都
是对中国革命有过贡献,曾山当年更是中国大名鼎鼎的‘大内总管’,根红苗
正的出身可以说是他的政治资本,曾庆红有高调的理由;再说给革命老区出力
是冠冕堂皇的理由,曾庆红可以名正言顺。”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圣
地,包括曾庆红在内的中国多名高层领导都曾多次到井冈山朝觐。然而,朝觐
井冈山的同时,再取道200公里外的吉安市下边一条小村庄,除了曾庆红,有
几多个人是真正“顺道”的?

逗你玩系列:书店门口的街舞  (转贴)——骂人这么骂也挺有意思,至少我被逗乐了。

Friday, June 17th, 2005

书店门口的街舞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叫《非一般爱情》,和眼下书店里摆的大多数女作家的作品一样,这是一个言情故事,而且是一个年轻女人写的言情故事。给我的感觉,这类作品有一个共同之点,就是她们更像是“书店门口的街舞”。
先简单介绍一下写这个《非一般爱情》的作者,她叫钟鲲,据说是位小才女,年纪很小便就开始发表作品,我是在酒桌上认识她的。这位才女今年步入26岁,仍过着缺疼少爱的独身生活。从相貌上看,上海的一些美女作家与她相比,都可以毫不含乎地被称为“菜瓜”,但破锅却有本事招来破锅盖,而钟鲲却在闺房里急得直哆嗦,这也太不公平啦!不过,独身生活也给她带来一些好处,那就是,作为一名作家,她有时间不停地写出一本又一本的小说。
我对钟鲲的印象是,这是一位天生的作家,这一印象的来源倒不是觉得她才华毕露,而是怎么替她想,也想不出一个职业更能适合她的性格。此人十分自我,还热爱争论问题,表现在能自如地应付网上铺天盖地的谩骂,并抽不冷子机智地还击,以便激起更多的谩骂,她还有点神经质,我观察到,她平日里的神态总在不经意间发生剧变,这一点,再好的演员也望尘莫及。对于钟鲲,从兴高采烈、喜气洋洋到黯然神伤并充满幽怨,只需毫无过渡地花上半秒钟。事实上,她的整体更像个集热情、真诚、疯疯癫癫于一身的高龄写作神童。作为适龄女性,她还挺另类,从着装上看,走的就是扬短避长的死路:比如身材矮小,却单挑着旗袍使劲地穿,明明是向你款款而来,却像是租了一只花口袋把自己拎过来一样。再比如她的前臂很短,却总把袖口挽起老高,然后来回挥舞它,若不是她手里恰巧拿着一双筷子,你简直会认为有人在不停地向你推销一截洗干净的生藕。
闲话收住,下面谈一谈钟鲲的新书。紫色封面的《非一般的爱情》,我看了一个半小时,看完了,得出结论,题目定是反语。此书通篇言情,而且那种情也是一般般的小女生的情,当然,也可以说此书充满了大学爱情生活的宝贵回忆,语气挺深情,可不知为什么,却显得有点大惊小怪,比如第30页最后一段:
“最后还是分手了。”“为什么分手?”“不为什么,反正就是没在一起。”“那——我们的缘分有多长时间?”他看了她一眼:“一生一世。”
看到这里,我真想替她加一句:“真长啊———太长啦太长啦!”还有一些杜拉斯似的语言,比如第34页中间一段:
这是她第一次听他说上海话,也是她第一次听上海人说上海话。
他是她认识的第一个上海人。
我也弄不清钟鲲是在把杜拉斯的语言改成绕口令来搞讽刺模仿,还是学杜拉斯学歪了。另一些段落叫我想到经常酒后胡写的古龙,比如:
车到站了,一切都该结束了。
在茫茫人海中,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相遇,然后再分开,消失在茫茫人海,各自再回到自己原来的世界中。也许,他们从此再也不会相逢。
故事本来就应该这样结束了。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切却这样开始了。
这样的段落把我脑袋看得七上八下的,我想我的智力被钟鲲的语言给挑战了,我要说我看不懂,或说她写得又罗嗦又混乱,她该不会说我是白痴吧?
还有一些恋爱类的段落令我哑然失笑,真不知这个钟鲲在日常生活中是怎么谈的恋爱!比如:
他不说话,轻轻捧起她的头,双手揉搓着她的头发、她的脸颊,一动不动地看着她。黑夜在视线以外的地方膨胀。他慢慢地抚弄着她,她感到有些抑制不住的渴望。她等待着,他却不动,只微笑着静静地看着她。终于,她忍不住闭上眼睛。他却突然狡黠地笑了,他松开她。
本书中,这一类描写是最多的,也是钟鲲最擅长的,几乎充斥全篇,钟鲲利用自己的长项,用漫画手法,把正经的学生间的恋爱场面描绘得惟妙惟肖。根据引文,我们可以看出,一对“假”恋人,我的意思是虚构的,没有生活基础的。还有,这段话中的一个细节也耐人寻味,女方既是“闭上眼睛”,那么,她是如何得知对方“狡黠地笑了”呢?我注意到,通过这种细节,钟鲲勾勒出大学生们发达的主观臆想,以及神秘莫测的情感方式,真是传神,估计她本人对此定有现场体会,我怎么就遇不上这种好玩的事呢?
事实上,这本书像一出在书店门口跳出的街舞,叙述于梦想与现实之间,多亏钟鲲细心,二者的关系基本上是清楚的。我看过时下很多被称为女作家的人编写的一本言情小说,她们似乎是一边虚构故事,一边想到过去的经历,然后,在写作中把这些经历大加利用。在利用时,现在的作者却对于过去开始了重新认识,这个认识使过去的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儿获得了意外的生命力,使生活变得具有新意且不乏意味,这一点,在这本《非一般的爱情》的结尾处显得犹为明显。
我认为这本书的特点是有个很好的节奏,既不单调,也不混乱,讲了不少大实话,很多细节为作者亲历,只不过作者绕了个弯子把它说出来而已。另外,此书也算有趣,有趣之处,在于钟鲲独创的一种假正经及假深情的语气,从中可以看出琼瑶、古龙、王安忆、杜拉斯这四位作家的影子,而钟鲲就像个骑着扫帚的女武士,在这五位作家布下的文字阴影里忽东忽西地左躲右闪,当然,要是硬说,也能说她是在自由地穿行。
总体来说,钟鲲似乎还未在文风上摆脱以上四位作家的纠缠,她时而与其中一位单打独斗,时而要同时应付更多的人,这使她的文风缺乏一种自由搏击的力度,一种单独的个性。这本书的表现力因此受到严重的限制。实际上,我对如今活跃在文坛上的大多数女作家的想法也是这样:故事可以东拼西凑,但是文学还应该是有追求的,不能靠各色的生活和摹仿的技巧来扬名立腕。
石康/文
版权所有: 中华文化信息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通知:天津市侨办2005年夏令营活动——最后几个名额了,要报名快了。

Friday, June 17th, 2005

这个活动已经举办了好几年了,在芝加哥的天津人里很有声誉的。主办者是一个著名的“天津人士”。你一打听就知道了。
——————————————–
天津市侨办2005年夏令营活动方案
2005’天津市“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将于7月30日天津报到,7月31日开营,8月1日晚飞桂林,8月5日晚飞回天津散营。夏令营活动。路线定为天津-桂林-天津(-北京[可选])。具体活动内容如下:
一、营员情况:
年龄最好在12岁以上,但可放宽。家长可同行,不再限数。共计40人左右。
二、时间:
7月30日,在天津报到并于次日开营;
三、活动安排:
1、开营式在天津举行。由办领导授营旗、营服并讲话,营员讲话。届时拟邀请我市有关领导出席。
2、在天津的活动,除安排一些旅游景点外,全体营员将参观天津武警总队战士表演、天津武术表演等;
四、费用预算:
根据天津中国旅行社的报价由人民币折合美元:390美元(不含国际旅费,天津期间费用另议但不会贵。如多数营员愿意,散营后可由北京侨办安排赴北京三天旅游,35美元/天/人),住宿是三、四星级的标准。
五、游览路线:于7月30日在天津报到,入住老字号利顺德大酒店,第二天即在天津武警总队驻地开营、联欢及观看武术、搏击表演,然后还要参观百家大院、杨柳青等著名民俗文化胜地,8月1日下午飞赴桂林,入住丹桂酒店。8月2日乘豪华游船游漓江,晚入住阳朔君豪酒店。8月3日骑自行车游阳朔月亮山、大榕树、高田风光等胜地,午后返桂林市游象鼻山等,入住丹桂酒店。8月4日晨由桂林市容、芦笛岩、七星公园等,午后游大堉古镇、古东瀑布等胜地。8月 5日参观广西师大二附中并与师生交流、联谊,午后自由活动,晚飞回天津。由于夏令营的组织工作繁重、复杂,各种日程安排也许会根据实际情况有微小变动。报名方法如下:
1 夏令营报名费每人20美元
2 每位报名的营员请填写报名表并附清楚的护照复印件一份,用于中国国内购买飞机票时用。
3 营员的年龄需12岁或以上。因家长随团参加活动的名额有限,亦须与孩子一同报名,视报名情况而定。
4 全程费用暂定390美元(国际旅费自理)。自六月六日起,美联航将改用波音747宽体飞机飞北京,此举将可缓解购票问题。
该营报名表和报名详情可与联系人王姗姗630-739-2885(留言)或630-606-0096,庄静847-364-4852或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索取。
5 如多数营员愿在散营后赴北京游览,夏令营可与北京侨办合作安排活动,费用35美元/天/人。
我们衷心祝愿营员们将有一个非常难忘的暑假!
http://www.csaus.org/events/camp2005/tjQB05.html

我觉得不错系列:(书籍专集):10本消夏的严肃读物(转贴)

Thursday, June 16th, 2005

10本消夏的严肃读物
作者: 哈迪·格林(Hardy Green)
翻译: 夏芳
随着伊拉克局势的变化,作家法里德·扎卡里亚的论断似乎比其他绝大多数作家更加击中要害。扎卡里亚是《新闻周刊》国际版的编辑,他指出民主并不等同于自由。而自由,这个被我们视为文明的政治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元素——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都与选举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他在撰写的新书《自由的未来:国内及国外的专制民主》(The Future of Freedom: Illiberal Democracy at Home and Abroad,诺顿出版社,14.95美元)里给国家决策层提出如下建议:古典自由主义制度的建立应该先于选举的举行。这本被评论家布鲁斯·努斯鲍姆称为“极具争议性的”出版物于2003年4月首次发行,那是在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战争刚刚打响的几天之后。在这本新近再版的平装本书籍的后记中,扎卡里亚对那片充满战乱的土地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剖析。从字里行间,他的现实主义可见一斑:不管政权交接得如何顺利,美国必须“认识到这样一个现实:它现在已经拥有了一个叫伊拉克的第51个州”。
这本新书当然算是消夏的严肃读物。而且扎卡里亚的书是今年《商业周刊》年度平装书纵览中惟一针对国际政治灾难的一本。罗伯特·卡根在《论天堂与权力:世界新秩序下的美国与欧洲》(Of Paradise and Power: America and Europe in the New World Order,古典书局,11美元)一书中,也提出了鲜明的观点。这位卡内基世界和平基金的高层人士这样写道:“现在不要再自欺欺人地假装欧洲人与美国人持有相同的世界观,甚至认为他们主宰着同一世界。”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并偏爱强硬手段的美国人看上去似乎来自于火星,而缺少军事资源并愿意使用诸如外交或国际援助等“软”战略的欧洲人则仿佛来自于金星。这本书被评论家约翰·罗森特称为“短小精悍”,在它的新后记中,卡根指出能够给军事行动冠以合法性或推翻其合法性是欧洲“在与美国进行的地缘政治斗争中拥有的相对优势”。
布鲁金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P.W.辛格所著的《企业武士:“私营军”的兴起》(Corporate Warriors: The Rise of the Privatized Military Industry,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95美元),是一本颇有见地、引人入胜的评论性作品。在书中,辛格讽刺了美国政府越来越多地依靠私营公司发动战争。五角大楼豢养的那些唯利是图的人利用伊拉克问题所引发的每一次新的争议来大造新闻,从伏击美国人而招致的费卢杰战斗到阿布格莱布监狱的虐俘事件以及对艾哈迈德·沙拉比的办公大楼的袭击。这些利欲熏心的人物的介入引发了一连串政治攻击,其中大部分矛头直指副总统迪克·切尼的前老板哈利伯顿。另外一些鲜为人知的玩家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DynCorp公司、MPRI公司以及位于俄勒冈州的ICI公司,它们从搜集资料到窃取情报无所不为。不管今年秋天谁将当选副总统,这种现象的存在将不断制造出头条新闻。
威廉·陶布曼长达871页的《赫鲁晓夫:其人其事》(Khrushchev: The Man and His Era,诺顿出版社,17.95美元)把我们带回到无人悲悼的冷战时期。他因撰写这本传记而被授予2004年普利策奖。评论家罗斯·布雷迪将这本书描述为“以有趣的视角看一个难以捉摸、靠自我奋斗而成功的人”。赫鲁晓夫出生在俄罗斯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当过金属制造工、党团积极分子、负责指挥斯大林在乌克兰肃反运动的共产党领导人、核心领导层成员,并最终成为苏维埃领袖。这只是其显赫政治生涯的开始,在1955年到1964年的任期内,赫鲁晓夫在许多方面成绩斐然,如航天飞行、外交政策、柏林墙的边缘政策以及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还有很重要的一个事件是与美英签署了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陶布曼是阿默斯特大学政治学教授,他深入剖析了这位苏维埃领袖的个性,发现他“为了赢得别人的尊重,可以不择手段”。
纽约城市大学历史学家托马斯·克斯纳撰写的《重要城市:纽约城以及美国成为经济霸主的幕后人物,1860年-1900年》(Capital City: New York City and the Men Behind America誷 Rise to Economic Dominance, 1860-1900,西蒙与舒斯特出版公司,15美元)的主题是美国资本主义形成的影响。内战之后,纽约成为美国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以及金融中心。克斯纳在书中问道:如果纽约像波士顿那样谨小慎微并且带有强烈的家族意识,美国的经济还会像今天这样强盛吗?作者对此深表怀疑。他赞美纽约这座城市所具有的活力,包括其中“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和紧迫感的商人”以及“市民的价值观、反补贴贸易和经济利益、知识分子、改革家和劳工运动”,这一切使得美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性受到遏制。他在书中描写了西奥多·罗斯福、城市拓荒者安德鲁·哈斯韦尔·格林以及坦慕尼时代政治领袖威廉·马西·特威德。在大多数人印象中特威德是一个滥用职权的卑鄙小人,而在这本书里他被形容为“一个天才的领导者”,他的现代化蓝图造就了这座城市。
前《商业周刊》编辑唐纳德·邓恩所撰写的《庞兹:金融诈骗头目令人咋舌的真实故事》(Ponzi: The Incredible True […]

公司管理:雇员眼中特别中意的公司 (转贴)

Thursday, June 16th, 2005

公司管理:雇员眼中特别中意的公司
Robert Levering
什么因素使一些公司成为如此理想的工作场所?本文作者对美国各地差异很大的多家公司内的数百名雇员进行访谈后发现那些雇员中意的公司有着某些共同点。他在其名为《理想的工作场所—什么因素使一些公司成为理想的公司(而大多数很糟)》(A Great Place to Work—What Makes Some Employers So Good (And Most So Bad))的著作的第一章中写道,这些公司有着公平友好的环境,允许雇员犯错误,对待他们如同家人,而且几乎不存在勾心斗角、拉帮结伙。
当你问好的工作场所的雇员是什么使其公司那么出色时,他们总会先谈到诱人的福利-如纽约市J.P.摩根银行(J. P. Morgan Bank)的免费午餐,堪萨斯市(Kansas City)贺曼卡柬公司(Hallmark Cards)的慷慨分红计划,或惠普有限公司(Hewlett-Packard)所有的供雇员使用的10处游乐区—从加里福尼亚州(California)和宾夕法尼州(Pennsylvania)的山区胜地到苏格兰(Scotland)的湖畔胜地,从德国阿尔卑斯山的滑雪小舍到马来西亚的海滩别墅。或者他们会滔滔不绝地描绘公司的一些不寻常的做法—如洛杉矶市(Los Angeles)莫尔诺曼化装品公司(Merle Norman Cosmetics)周六晚免费放映最新电影,或北卡罗来纳州(North Carolina)洛厄斯公司(Lowe’s)组织烤全猪野餐。换句话说,雇员们首先告诉你他们公司的不同或独特之处,就像一名导游会带领任何旅游者去一个陌生城市的特色景点一样。
关于公司福利和不寻常做法的信息使我们对这些公司多少有些概念。但这并没有告诉我们太多在那里工作经历的情景。因此,我鼓励雇员就此问题深入谈谈看法。在关于《全美百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The 100 Best Companies to Work for in America)一书的调研中,与数十家这类公司内确实是数以百计的雇员访谈后,我注意到一些非比寻常的情况。我发现我反复听到对工作环境特点几乎一致的描述,即使那些表面上没有任何共同点的公司也如此。威斯康星州(Wisconsin)一家印刷厂、加里福尼亚州一家航天飞机部件制造厂、中西部一家股票证券经纪公司和德克萨斯州(Texas)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的雇员都将其公司描述为“充满乐趣”的工作场所。不同公司的雇员使用相同的词语:信任、自豪、自由、家庭、受到公平待遇、允许犯错误等等。换句话说,雇员们开始谈论工作场所的氛围,即人们不同寻常的工作和交往方式。人们使用完全相同的词语这一事实表明他们的工作经历相似。这表示确实存在一种可以称之为“特别美好工作场所现象”的东西。
如果我只是在全国各地出差时偶尔听到这些词语,我或许不会去多想。但是它们经常在很不相似的工作场所冒出来,因此我多多思考、竭力找出这些词语的深层意义或许是在所难免的。审视以下五个短语和句子会使你更能体会到为一个好雇主工作的感觉。
友好的地方
以俄勒冈州为基地、制造示波器等电子器械的特克斯特朗尼克斯公司(Textronix)初级电子技师瓦莱丽·卡伦(Valerie Cullen)说:“我对公司的最中意之处在于我可以走向任何人,向他们问好,并期望得到友好的回应。在自助餐厅排队时,不管身后是谁,我都能转过身和他们愉快地交谈。”
这听似微不足道,但友好氛围似乎是理想工作场所的显著特征之一。人们看来乐于相互交往。这不是无足轻重的问题。为一个组织工作毕竟是在一个群体环境中干活。这和大部分是单干的工作,如小说家或画家的工作有天壤之别。你为一个组织工作时,其他人不会消失。你不得不与人交往—和你的同事、老板或下级。你对你的工作场所的看法和那些交往的质量大有关系。
福特基金会(Ford Foundation)的一名社会学家罗伯特·施兰克(Robert Schrank)写了一本有关其极为丰富的工作经历的自传式著作,从农业工人和汽车装配线工人到工会组织者和政府官员。他一度在一个电力变压站担任机械师。虽然雇主不怎么样,但这一工作场所自有其好处:
我发现当一名机械师或机床维修工的最大好处之一是四处活动、闲扯聊天的自由。机床的操作准备就绪后,经常会有相当多的时间可以和周围的人侃大山、去取杯咖啡、去拿瓶可口可乐,或抽根烟。
闲聊-即和其他人的非正式交谈-在理想工作场所是能被接受的日常生活组成部分。这句话的重要之处在于“被接受”这个词。你不必经批准再闲聊。不必非得转过头看看,提防老板会逮住你在上班时间与人聊天。
对待一般社交的宽松态度部分是由于理想工作场所相对缺乏社会等级。譬如,百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中只有几家设有主管人员专用餐厅、主管人员专用停车场或其他遍及美国公司界的行政特权。在雇员自助餐厅等场所看到各层人员自然地打成一片已是寻常事。许多这样的公司、包括如阿姆斯特朗世界工业公司(Armstrong World Industries)那样具有相当规模的公司的总裁拿着托盘在雇员餐厅和其他人一同用餐。闲聊不只限于与同级的同事。
这种浅层的社会平等只是现状的一部分。理想工作场所不是乡村俱乐部。雇员总是坚持说他们在这些公司干得很努力。那些曾在别处工作过的人常说他们和在先前的地方干得一样努力、或者更加努力。他们表示,区别在于人们觉得不必用“装得很忙”来互相证明自己的勤劳。人们从根本上互相尊重,认为每个人都是负责的成年人,使这种“假积极”失去了意义。
我们这里“搞政治”的不多
互相尊重的氛围也对人们如何处理由人构成的群体中普遍存在的权力斗争产生了影响。在工作场所,人们为得到提升、理想任务和认可等等而你争我夺。竞争对个人和组织都可能有益,但用体育中的比喻说,前提是只能在平整的场地上进行。当雇主容忍偏袒或因性别、年龄、性偏好、国籍、宗教等而对人大加歧视时,场地就会倾斜。但即使场地是平整的,在一些组织中对人暗中使坏仍是出人头地的途径,从而使雇员感到没有比赛规则或裁判。
在理想工作场所,雇员似乎不担心暗箭伤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在理想工作场所反复听到的一句话颇有意义:“我们这里‘搞政治’的不多。”其含意是雇员不会经常为谋取职位耍手腕,试图讨好上级,担心他们的行动会影响自己在公司中的升迁,或提防有人算计破坏他们的事业。
在为《财富》(Fortune)500强公司中的几家工作后,卡罗勒·圣马克(Carole St. Mark)于1980年加盟皮特内鲍斯公司(Pitney Bowes),5年后被任命为高级副总裁(她是美国企业界中为数不多的几位身居如此高位的女性之一)。圣马克发现,皮特内鲍斯公司没有人“搞政治”是这里最使人感到欣喜的方面:
玩弄政治的人在这里一眼就能看出。人们实话实说,不会因此受到惩罚。我的经历中的独特之处就是开诚布公。人们怎么想就怎么说,管理层也会听取他们的看法。
圣马克将“开诚布公”和她以前雇主的“严酷无情搞政治”进行对比。她说一个人顺着公司等级爬得越高,耍政治手腕就越厉害。
的确,提倡政治化工作环境的经常是组织的主管人。有些人公开支持经理之间为更高职位展开竞争。然而,更为普遍的是最高领导层对促使公司政治化的行动视而不见。譬如。每当有人因公司其他人看来是个性冲突而非业绩不佳被解雇(或降职)时,政治活动便得到了助长。这类事件给其他人上了重要的一课-忠诚(是对个人而非对公司的忠诚)是至高无上的美德。那些忠诚的人得到奖赏;那些不忠诚的人被冷落,甚至更糟。与圣马克所赞赏的皮特内鲍斯公司的“开诚布公”相反,雇员小心谨慎,避免做出冒犯举动。归根到底,对他们工作的评判依据不是其对组织的贡献,而是其工作如何影响他们与当权者(或向往当权的人)的关系。 […]

人物:君临天下的企业霸主——IBM公司总裁路易斯·郭士纳 (转贴)

Thursday, June 16th, 2005

君临天下的企业霸主——IBM公司总裁路易斯·郭士纳
郭士纳从小生长在纽约长岛的一个贫穷家庭里,在一所教会中学渡过全部的少年时光。后毕业于哈佛商业学院。13年的麦肯锡咨询公司实践磨炼,使他成为一名光芒夺目的商界奇才。35岁时,成为美国运通公司执行副总裁。1989年出任RJR Nabisco公司总裁,1993年出任IBM总裁。
主要业绩
●由于成绩斐然,28岁即成为麦肯锡咨询公司最年轻的委托代理人,33岁成为最年轻的高级主管,35岁出任运通公司执行副总裁。1989年出任RJR Nabisco总裁。每次都是危难之际扭转乾坤。
●1993年接任濒临破产边缘的IBM,90天便确立新的目标与对策,到1995年,IBM销售盈利达400多亿美元。
管理精粹
●“一旦你判定了一个决策,永远都不要违背它。”郭士纳自言。
●“不管你将来是商界名人,或是正准备另谋出路,我要的是你现在为我尽心尽力地工作。”郭士纳对员工的训诫。
“郭士纳其璀璨、罕见的管理与经营才干,是这个时代的先锋和佼佼者。”
商业周刊19951996
君临天下的企业霸主
无论说他精明还是傲慢,郭士纳正是IBM所需要的执行总裁。在托马斯·沃特森(IBM的创办人)留下的废墟上,郭士纳看到的只有气馁和衰败。但根快每一个IBM人都学会了专注和进取,更别说郭士纳那种令人畏惧的强硬个性对他们的巨大感染。
路易斯·郭士纳并不讨人喜欢,可你不得不佩服他的精明能干。他把这份没人愿做的工作干得出人意料的好。
◇频繁跳槽者和傲气十足的管理大师
每个人都想从路易斯·郭士纳(Louis V. Gerstner, Jr.)碗里分一杯羹,现在他的股票正逐渐回升。在最近一次关于互联网世界的发言中,他吸引了大批商报的自由摄影者。在随后的旅行展示活动中,无数记者追踪报道他,商界显贵们奉承巴结他,还有众多网迷围着他转,为的是能得到他的亲笔签名。他拒绝了白宫的邀请(“没空。”他说)。他甚至成了《危险》一书的主角。如果已知的答案是:1993年路易斯·郭士纳成为统领IBM这个电脑巨人的第一个门外汉,你能猜出问题是什么吗?
对这位讲究体面的执行总裁来说,所有这些关注都是始料未及的,但也未必多余。这位体格魁梧的商界奇才一改过去不修边幅的陋习,换上了高档的细条格衬衫。作为一个严谨的人,郭士纳有远大的志向和强烈的紧迫感。从早到晚他的工作日程上没有一刻空闲,他力求在每一分钟都能有钱可赚。街上散发广告招贴的报童一眼就能认出他来,因为那不是比尔·盖茨或安迪·格鲁夫,也不是马克·安德森,而是大名鼎鼎的路易斯·郭士纳,地道的哈佛MBA出身,麦肯锡咨询公司(Mckinsey)最完美的典范。出道不久,他就在Amercia Express(美国运通)公司展露头角。可有一天他给美国运通执行总裁吉米·罗宾逊留了张便条,从此便不见踪影。后来他煞费苦心获得了RJR Nabiso烟草公司的控股权,就在公司如日中天之际他又弃之不管。郭士纳也许是最自由散漫的商人,随时都在为寻求更多的金钱、荣誉和特许权四处奔忙。无论在哪儿,他都毫不掩饰地吹嘘自己的精明能干,却又在离去的身影后留下了各种没有答案的疑问。现在所有人都在关注一个问题,在IBM濒临破产边缘时,他毅然接下了这个烂摊子,并且做得出人意料的好,但他愿为IBM 驻足去重现它昔日的光芒吗?
面对这个问题,郭士纳似乎仍在犹豫。一方面他说:“我在这里只能算是热身,我还不准备给自己定型。”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在续职问题上他仍没能与董事会达成共识。“有时候我也问自己,我还会干多久?”直到最近他仍徘徊不定:“我只能说我基本完成了所要做的事。”
郭士纳早在商务学校时就能一人同时为三件商务案例分析提供原始资料,他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个人经历。但要想从他口里套出点什么就如虎口拔牙一般困难。对来访的记者他总是粗鲁地拒绝:“你别想知道我的秘密。”数日前,在被问及“你的抱负从何而来?”时,他回答说(还是用那种蛮横无礼的口气)“我不知道,我是左撇子,你难道也想知道我的左撇子从何而来?”
郭士纳的言行一直让人捉摸不透,他被捣到聚光灯前时就像灯边的飞蛾般充满激情,但对自己的私生活他是绝对地守口如瓶;他是天主教徒,每周都会到教堂作弥撒,可他却常常触犯教会的清规戒律;他的智力发育让教育学家无不震惊,在一个EQ(情商)刚刚风行的年代,郭士纳全是IQ(智商)。他经常训斥下属,可总有人宁可舍弃工作也会对他死心塌地;他憎恨浪费他时间的人和东西,但他同时又是一名细心的园丁,喜欢尝试种植文竹这种费神的园艺;他对打高尔夫球非常痴迷,却厌烦打球的礼仪规矩。最近在佛罗里达州的一家高尔夫球俱乐部打球时,他与同伴赶上了比他们先开球的一个四人组。当别人彬彬有礼地让他先打过去时,他却对着前面的球洞嘟囔了几句,挥杆之后拔腿就走而没表示任何谢意。
许多公司老板都对这个把IBM从地狱中挽救回来的郭士纳表示欣赏,但一些人也流露出对他傲气的不满:“他很能干,也很务实,但他不该就此傲慢无礼。尽管他很出色,但如果我是老板,我不会雇他。我们始终没搞懂他为什么会那样表露自己。”
对此郭士纳说:“我很认真,喜欢接受挑战。我很专注,直率,也很强硬。是的,有时我也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遗憾,但我不喜欢别人在我背后说长道短。每次开董事会,我总是提前两分钟到场,会后就马上离开。我不想因来得太早而去喝咖啡,也不想在会后留下来吃午饭。”事实上,通过神秘的外衣,我们能看到郭士纳的许多鲜明个性。但还有一点,那就是郭士纳鄙视“骄兵必败”这个成语。
◇从书桌上瞭望世界是危险的
1993年愚人节那天,路易斯·郭士纳入主IBM成为这家快倒闭的公司的执行总裁。在那场桌面办公设备的“革命”中,IBM多年的基业几乎全被夷为平地。所有人,包括IBM自己的管理者,都对这家公司心灰意冷,IBM股票暴跌。前任执行总裁约翰·阿克斯把公司拆成了13块,试图从某些部分收回股本。那时IBM一片混乱,但没人愿挽救它。尽管一群大集团公司的“英雄”们作了些尝试,这些人包括通用电气(GE)的杰克·威尔奇,联盟信号(Allied Signal)的劳伦斯·波斯蒂,依斯特曼—柯达(Eastman-Kodak)的乔治·费舍尔(后来他去了摩托罗拉),但终究于事无补。一开始,郭士纳也对IBM不抱希望:“我仿佛看到它已被戴上了死神的光环,我想它是没救了。”
桌面设备“革命的创伤”随处可见。曾一度以终身雇用制闻名于世的IBM已裁减了近半数的雇员(从1986年的406000人减到了1994年的219000人),它注销了200多亿美元的资金,使它的负债率直线下降。这个统治电脑业长达几十年的业界雄狮终被错误的内部决策断伤了筋脉。IBM现在的财政主管森查得·托曼回忆说:“那时IBM的内部争夺简直比橄榄球赛还精彩。”压倒一切的完美主义使新产品难以走出实验室,更不用说推向市场了。郭士纳曾对他的技术人员说:“如果你们不在这里推出新产品,那他们就会溜掉。”
在这样的情况下,郭士纳进入了IBM,像他通常所做的那样,带着疯狂的速度。在90天内,他作出了重大决定:他将保持公司的完整性,并把资金投入到大型主机上。这在今天看来是正确的一步,但在当时,它是一个十分大胆而不得人心的举措。IBM内部的每个人都希望破坏一切,郭士纳的决定异常关键。IBM再也经不起从头折腾了。
从一开始,甚至直到现在,一直有人怀疑郭士纳能否担当IBM的重任。一位指挥生产饼干的管理人员懂得高科技吗?太阳公司的斯科特·麦克届里就尖刻地讥讽说:“IBM聘请郭士纳太好了,因为郭士纳可以改变这家公司,却不必改变IBM的字母缩写,从此以后,IBM三个字母就代表国际饼干制造公司。”
郭士纳看待电脑业的确有一种非常不同的角度:“过去我每天与顾客打交道,而电脑业却是每天与技术打交道。驱动电脑业发展的是技术,但市场上发生的一切是由顾客推动的。Internet已存在了20多年,为什么突然在现在红火起来?真正的问题在于顾客在改变他们关于信息技术的想法。”在郭士纳的办公室里,挂着他最喜欢的作家约翰·卡雷的一句话:“从书桌上隙望世界是危险的。”
◇即使是在领袖行列,也想站在最前面
郭士纳不顾公司内外的非难而开始削减开支,重建生产,剔出他不信任的雇员。他用休克疗法重振企业精神,又为主板生产线的整修更新费尽心血。他完善了售后服务管理,并把IBM重新带回到了PC制造商的行列。他把长期贷款从146亿削减到99亿,并想尽办法购回了107亿美元的股份,终于使IBM的股票回升到了每股168美元,仅比过去的最高纪录低6.75美元。在重建过程中,IBM的股票曾一度跌至140美元以下。但即使在这种困境下,IBM仍在商品销售上盈利400多亿美元。
接下来IBM需要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树立新的理想。郭士纳当仁不让为IBM构制了一幅宏伟的蓝图:IBM将重主网络世界,他们将调整技术发展战略,建立运行自己的网络系统,并最终成为电脑设计和制造的中坚力量。IBM带动的不仅仅是几家公司而是整个电脑世界的发展。从某种角度上说,郭士纳正把IBM引向新的希望,那将是个与从前一样光辉的时代——成为全美甚至全球业界信息技术的至尊霸主。互联网的兴起毋庸置疑给IBM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在眼花缭乱、瞬息万变的网络世界中,IBM的地位将无人可以替代。英特尔执行总裁格鲁夫说:“路易斯·郭士纳已为IBM勾勒出了新的沙盘,这沙盘很大,很适合IBM的发展。”
郭士纳给公司作了重新定位。他要重塑IBM一流品牌的企业形象,IBM不是硅谷那些穿帆布鞋吃豆腐的无名小辈,而是纽约Armonk顶尖、体面的电脑公司,他把自己认定为电脑业的无冕之王。与他的同行们不同的是他确已处在那个位置,而且让人们感到了他的威慑。郭士纳知道轻易许诺而不兑现的后果。在一次发言中他说:“我搞不懂为什么我每到一个地方我的律师都会告诫我,如果我言而无信的话,我就会被扔进监狱。”
如今郭士纳距他的“王位”只有一步之遥了。詹姆士·琼斯顿、RJR的烟草主管说:“即使是在领袖行列,路易也总想站到最前面。”杰罗姆·约克、IBM复兴初期的财政主管对分析家说:“郭士纳必将成为90年代的杰克,威尔奇(通用电气公司总裁)。”只需再过几年,人们就可以验证约克的预言。郭士纳已稳定了IBM的下滑趋势,并让它渐渐重新振作起来,但他能改变IBM人心里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吗?那不仅意味着在技术上要胜人一筹,还需在市场竞争中力挽狂澜。他能保证利润的持续增长吗?郭士纳知道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视他。1997年1月在每年一度对全球范围IBM职员的发言中,他踌躇满志地说:“1997年我们已不必再对世界隐瞒我们的进展,现在我们每个人都该对自己作一全面的评判。1994年我们用事实证明了我们能够生存,1995年我们忍辱负重实现了公司的稳定发展,1996年我们的增长令世人惊叹,而1997年我们要证明这是一个由IBM主宰的时代。我们不能再找籍口为自己开脱,我们不能说我们还在为重组举手表决。”
◇请原谅我不会低声指出你的错误
过去沃特森倡导所谓“论战管理”,意在把董事间的不和公开,以期得到解决,而郭士纳见到的只是由这种“论战管理”导致的无休止的争辩。这使得IBM人心中造成了错觉:如果不愿意,他们完全可以拒绝老板的要求。这种作法甚至有一个名字叫:推回去。
那时的IBM变成了一个不健康的家庭。萨姆尔·佩米萨罗,现在IBM个人电脑公司的总经理回忆说:“那时我们的企业文化营造出一种平缓舒适的氛围,有时你甚至会忘了自己在哪儿。会议总是轻松愉快,你走进会议室,看到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几个人坐在一起悠闲地聊天。如果经营情况较好,他们会说:‘非常感谢。’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他们还是会说:‘我们知道你已经尽力了,十分感谢。’”
没有一个正常的人会把郭士纳的会议描绘成这般轻松愉快。会前他要求各部门主管把运营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全都写下来,即使偶尔看到你,他也不会停下来和你聊天。他这样做目的是使IBM人习惯于正视困难,在用户会议上,他鼓动人们对他的董事会发难。如果董事们回避问题,郭士纳就会指定一个董事负责解决。佩米萨罗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说:“他会从椅子跳起来,毫不留情地训斥他的下属。”他直率的作风让整个公司都感到震颤。佩米萨罗继续说:“要是你被郭士纳点了名,别指望会听到一句称赞的话,多数时候都是他愤怒地责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他组建管理队伍时,郭士纳说:“我不管你将是未来的商界名人,或是正准备另谋出路,我要的是你们现在得为我尽心尽力地工作。”对他手下那批管理者来说,适应郭士纳的过程就如同达尔文的进化论一样残酷而且缓慢。IBM的经理常谈起,他们是如何被郭士纳偶然叫住,并被要求立即对一名同事作全面的评估。一位IBM雇员说:“他想知道我对自己的上司怎么看。尽管我说的都是称赞的话,但当着他的面我始终感到心惊胆颤。”开会时,郭士纳习惯对每个在场的人作一番评价,他说:“毫无疑问,在最初的一年里有些人企图给我服精神砒霜,我是指那些很糟糕的主意和计划。”
有趣的是郭士纳又重新启用了一些前任主管参与生产管理。这些人都曾在IBM服务30年以上,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为了挖掘高层决策人才,郭士纳在过去的同事中挑选了一批得力人选,包括曾在美国运通公司工作过的现任IBM高级公关部经理戴维·卡里斯、市场营销主管埃比·康斯坦,以及帮助他管理RJR的商业顾问劳伦斯·雷萨迪,接替约克担任财政主管的托曼自从在麦肯锡咨询公司时开始就一直跟随郭士纳南征北战。伊莎贝利·康明丝自1978年起开始担任他的董事助理,虽于1994年退休,而现在又再次回到他身边担任兼职秘书。对郭士纳这个喜欢自行其是的执行总裁来说,这批行家里手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他们不仅能在技术革新上帮郭士纳出谋划策,并且还能在保持公司内部稳定方面发挥积极影响。郭士纳自己的管理人员则被用来填补公司的薄弱环节。郭士纳曾毫不隐瞒地说;“当你只身一人跳进一家公司时,你会感到很孤单,因此你需要有一批值得信赖的人在你身边。这是至关重要的。”
郭士纳总是想把他与生俱来的紧迫感带到IBM。他一生所表现出来的对金钱和地位的痴迷与强烈的进取心,也许是因为这些是他作为在纽约长岛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童年时所缺少的。他在家中四个男孩中排行第二,他的父亲是一家啤酒厂的夜间管理员,母亲是一名房地产公司的职员。全家住在镇上的一座砖瓦房里。任何人都能一眼看出这个家庭的清贫,就像他们在自家前院一眼就能清楚地看到长岛那座绿色的水塔一样。在偶然提及他的童年时,郭士纳说:“为使我们兄弟四人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我的父母总是不分昼夜地拼命工作。我们一直都很缺钱。小时候父母对我们管教很严,从我们第一次把成绩单带回家,他们的反应就是:为什么不是全A?因此从一开始我们都清楚自己的目标:如果是等级,就得拿全A,如果是分数,就得在90分以上。”
长大后四个孩子都各有作为。比路易大两岁的迪克一直担任IBM的高级主管,直到无法确诊的螺旋体感染迫使他放弃工作。过去人们曾以为接替约翰·阿克斯的应是迪克而不是郭士纳。比路易小三岁的詹姆士是一家小公司的经理,5年前死于癌症,45岁的约瑟夫在西屋电气公司当律师。小时候,兄弟四人都曾就读于Chaminade中学,那是所由马林里斯特兄弟管理的教会学校。比郭士纳晚两年进校的罗伯特·怀特(现任NBC执行总裁)回忆说:“在那里上学的多数孩子的父母都不富有,但也不是一贫如洗,只是不富裕。马林里斯特兄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学办法,他们的确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在chaminade 的老师像郭士纳的父母一样对孩子们管教甚严,有时更加不留情面。老师在把考卷发还给学生时,会大声把成绩念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在班里的位置。“接下来就是惩罚,”怀特回忆说:“那里的老师并不喜欢教育心理学,他们会当面告诉你:一次不及格,放学留下来;两次不及格,就自己离开学校;如果三次不及格,就把你扔出来。当然还有体罚。要是你犯了错,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给你一耳光。”
怀特在谈到对郭士纳的评价时说:“他是个相当严谨的学生,对课外的事情也一样,他在各方面都很出色。”马林里斯特兄弟一般要求自己的毕业生进入教会办的大学。郭士纳在接受Dartmouth大学的奖学金后,逃脱了这种约束。他的同学普遍认为他很聪明,而且待人真诚,总的来说他还比较受人尊敬。可即使在那时他粗暴的个性也已显露无遗,他的同班同学史蒂芬·斯伯,现任纽约一所私立中学的校长,回忆说:“他从不宽容愚蠢的人。如果他发现了某人的缺点,他就会说:‘那人真笨’。要是有谁妄下结论,他就会说:‘你最好拿出点证据来’。对这种事其他同学也许根本就不在意或至少会含蓄些,但郭士纳却从不顾忌别人的感觉。”后来他被推荐加入盔甲这个上流俱乐部。如同亚瑟王的圆桌骑士一样,他被授予了“凯依男爵”的头衔。这个称号,根据巴尔芬奇的《神学》一书,指的是传说中的一位粗鲁、傲慢的骑士。
不久郭士纳进入了哈佛商业学院深造,毕业后去了麦肯锡咨询公司,并由此开始了他的寻觅财富的“天路历程”。天赋加上在麦肯锡咨询公司13年的实战磨炼使他不久就成为一名光芒夺目的商界奇才。Wachovia Corp.总裁约翰·曼德林说:“郭士纳从前对金融学并不精通,但只要你说明你的处境他会立即告诉你该怎么办。”曼德林说,郭士纳帮他一起设计的经营策略成为他的公司以后10年发展的基石。
1968年郭士纳与伊里莎白·罗宾结为伉俪,这位举止温文尔雅的南方姑娘原来住在弗吉尼亚的丹威利。郭士纳也许一辈子再找不到比罗宾更好的妻子。无论是在社交宴会上,还是在高尔夫球场,罗宾就像蜜糖让郭士纳在最疲倦和失意的时候也能体味到生活的甜蜜,现在他们有两个孩子。24岁的“路易三世”和21岁的伊丽莎白。 […]

人物:金融英雄——花旗前董事长Sandy Weill金融生涯 (转贴)

Thursday, June 16th, 2005

金融英雄——花旗前董事长Sandy Weill金融生涯
发表评论 黎江/文
1933年3月16日,在纽约一个犹太移民家庭中诞生了一个男孩儿,父母给他取名为Sandy Weill。可当年,没有人会料到,这个普通人家的孩子会在日后成为美国金融界的英雄。1999年,Sandy Weill正式执掌了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花旗集团。在他的推动下,《格拉斯—斯蒂尔法》也在不久以后被彻底废除。
一个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白种人”,是如何在美国金融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King of Capital - Sandy Weill and the Making of CITIGROUP》一书中,作者讲述了Weill的传奇故事:从一家小券商开始创业,不断以小搏大、兼并企业,打破监管,从而构筑了其毕生梦想的金融帝国。
在中国面临金融开放的强大压力之下,Weill的经历值得国内所有银行家和金融家借鉴。由于长期以来,国内银行未以赢利为目标,银行领导多为人民银行直接“任命”,致使许多领导满脑子政治关系学,不看报表、不擅经营。而在美国金融业内打拼了数十年的Sandy Weill却恰恰相反。
作为一名银行家,Weill没有过多的理论和名词,支撑他的理念十分简单:交叉销售金融产品。他相信,一个大公司内的不同部门彼此销售产品,可以产生更多销售额,却无须增加额外费用。而个人消费者对金融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将为企业带来诸多机会,交叉销售则是获得更高利润的关键。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Weill在37岁时便开始了他的兼并游戏。他的第一个“战利品”,便是一家比自己公司大几倍的券商Hayden Stone。此后的10年间,他进行了14次兼并,公司也更名为Shearson,成为仅次于美林公司的全美第二大券商。但Sandy Weill并不知足,1981年,Shearson与运通公司合并。
4年后,已经坐在公司第二把交椅上的Sandy Weill发现:运通很难进一步推行他的交叉销售理念。1985年,年过半百的Weill毅然离开运通,重新创业。后来,他领导的旅行者保险公司已成为业内楚翘。
1998年,Weill导演了世界金融史上最精彩的并购案:旅行者保险公司与约翰·里德领导的花旗银行合并为花旗集团,此次合并矛头直指《格拉斯—斯蒂尔法》。2000年,Weill打败里德,结束了两人共任董事长的尴尬局面,成为花旗集团唯一的董事长。
凭借着对潜在价值的敏锐眼光、单纯的理念和无穷无尽的勇气,Weill或许比同时代的多数企业家犯了更多的错误,可他也获得了大多数人连做梦也不会想到的成功。他打破旧有体制,确立新的金融游戏规则,创建了前所未有的金融企业。
在介绍其故事的同时,《King of Capital - Sandy Weill》一书还从侧面交代了美国金融业一步步放松管制的背景。这也恰好是Weill能够借助历史机遇,成就霸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经济状况与今天的中国十分相似,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毕,驱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从基础设施转移到百姓消费,市场的力量已经不可替代。那时,以Sandy Weill为代表的一批美国金融业精英,便敏锐地预测到市场的发展趋势。遗憾的是,1933年以来,美国政府对金融业实行了严格的管制制度。
为突破管制,他们千方百计从市场中寻找机会,甚至借助很多当时法律不允许的灰色工具,以撬动政策和制度的变革。我们可以看到,在Weill的多次兼并以后,美国金融监管政策都有或多或少的松动或改变,尤其是旅行者保险与花旗银行的合并。随着美国金融服务业解除管制,银行做生产关系的阶段逐渐结束,银行本身也转变为以谋取利润为目标的企业。Sandy Weill则紧紧抓住了这个机会。
精通业务的Weill,最善于从琐碎的业务中发现利润空间。他十分清楚金融产业的盈利模式,进而能够准确地预测市场发展。与许多金融企业的领导人不同,Weill尤其重视细节。在每一次兼并之前,Weill都会亲自考察这家公司的后台运做,并在整合公司的同时去改善业务流程,以确保低成本运营。这使他在许多别人跌倒的地方反而获得了成功的机会。
作为一本人物传记,作者也记录了与Weill同时期的一批白手起家的金融家。他们富有冒险精神,勇于挑战旧体制。更重要的是,此书对我国金融业现阶段的经营改革具有很强相关性。书中提及的很多问题,如大集中、经营企业的兼并和重组、统一经营、治理结构、金融企业和监管的关系等,都是我们现在遇到的实际问题,值得金融界人士研读。

人物:麒麟远创董事长张若玫女士 (转贴)

Thursday, June 16th, 2005

硅谷走出的东方神兽——访麒麟远创董事长张若玫女士
麒麟——鹿角、龙头、狮尾、牛蹄,遍身鳞甲,并布满火焰纹,故有“四不像”的俗名。自然界并无此种动物,而是能工巧匠创造出来的优美形象。据神话传说,麒麟为吉祥的“仁兽”,能迎忠良驱邪恶,是祥瑞的象征。
低调的张若玫与低调的麒麟远创
张若玫是名人吗?这个问题确实不好回答。提及她曾任职的公司和她所获得的称誉,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作为站在IT高端的弄潮儿,张若玫始终保持低调,甚至连很多业内人士都对她本人了解不多。
低调是一种认真做事的态度,是一种不慕虚荣的风度。低调的张若玫创办低调的企业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这家名叫“Vitria(远创科技)”的公司在美国硅谷创立伊始,很多公司并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的,直到远创为第一个大客户Fedex(联邦快递)做的客户系统成功之后,这家公司才得到业界应给予的重视。此后,低调的远创屡屡一鸣惊人。尤其是当他们跟比自己实力雄厚的路透社一起竞争并取得胜利之后,远创的名声在硅谷业界中不胫而走。2003年,面临公司转折点的远创科技再次选择了低调,悄悄进驻中国北京东单附近的一座写字楼,改名“麒麟远创”。改了名字,却没有改变远创公司创造奇迹的气质。在进入中国市场6个月后,麒麟远创打败了多家中国资深公司,拿到了移动,建行,海尔等几个大订单,又让中国市场认识了这头从硅谷走出的东方神兽的厉害。
2005年2月,在中国,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写字楼,麒麟远创的会议室里,张若玫女士接受了《美国通》记者的专访。
华尔街,梦工厂
张若玫的IT生涯是从大学时代开始的。
1974年,毕业于台湾交通计算机与控制工程系、年龄不满22岁的张若玫从台湾移民美国,靠着每月125美圆的奖学金进入美国普渡大学修习博士。当时,125美圆是非常少的一个数目。虽然6个月之后,教授给张若玫加了薪,涨到了250块,也仍然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但那个时候最大的困难并不是钱——像所有在美国的华人学生一样,紧张的课程,各种各样的考试,使张若玫每天忙于穿梭在大学城和校园之间。当时,她最需要棘手的任务是怎么样溶入环境,适应新的学习节奏。
在普渡大学的经历,给张若玫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年后,她进入著名的AT&T贝尔实验室工作,成为该实验室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性电脑研究员,她开发出的高稳定度多工传输协议获得专利。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张若玫加入Tekneron软体系统公司(TIBCO前身),并用6个月的时间做出“投资交易工作站(Trader Workstation)”即时讯息交换技术,彻底改变了华尔街线上交易模式。值此机会,这位原本默默无闻的女技术人员在业界一举成名,得到了“奇女子”的称誉。
《美国通》记者(以下简称“美”):知道您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用六个月做了一个“投资交易工作站”,这个工作站改变了华尔街线上交易的模式。请问,这个工作站在改变华尔街的同时,给您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张若玫女士(以下简称“张”):我一直相信科技最主要的是应用,我想它给我最大的收获是让我从一个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科技人员,让我相信我有一个好的想法,我的想法变成产品之后,给客户带来了福利,我可以改变整个行业。当时和我竞争的对手是路透社,是几亿美圆营业额的大公司,他们占有80%的市场。很多人说我不应该和这么强大的对手竞争。而且当时,我还从来没有把这个投资工作站放到实际环境里面去操作。很多人说在六个月里,我要打败对手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但由于我的产品能够给客户带来福利,我觉得有必要去做这件事情。最重要的是让我相信“anything is possible”,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
美:是一种成就感?
张:这当然是一种成就感。可是我想这不单是一种成就感。它让我学到了将来做事成功的方式。它让我相信奇迹是完全可以发生的。
第一次感受到了奇迹的张若玫心中充满了无以言表的兴奋。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感觉啊。奇迹从此就像一颗种子在张若玫心中生根发芽,另一方面,创造奇迹的信念也让她着迷。在以后的20年里,寻找挑战,创造奇迹几乎成了她本能的一部分。而张若玫自己则像穿上了红舞鞋的女郎,享受其中并且无法停止。
远创扬威,麒麟现世
1994年,张若玫与丈夫将其所有Tekneron股份以1.25亿美圆卖给路透社,并放弃提早退休的计划,合作创立了Vitria(远创科技)公司,为遍及全球的用户提供行业领先的业务流程整合平台产品Business Ware应用系统,使企业应用集成系统得以重塑。同年,张若玫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言之有物的女性”;1999年,远创科技于纳斯达克成功上市;2000年,张若玫首次跻身福布斯富豪榜,成为首位入榜的华裔女性;同年,远创科技被《商业周刊》评选为继微软、甲骨文之后的新16强软件企业之一;2001年,张若玫再次被《商业周刊》评为“全球顶尖企业家”。
2003年,远创科技做出重大决策,进驻中国市场。为了显示远创的中国渊源,迅速得到中国IT业的认同,张若玫亲自执笔,把公司改名为麒麟远创,并亲手设计了公司的标志——一对奔跑中的翡翠麒麟。
美:中国的哪些魅力让您最终决定把麒麟远创拿到中国来做。
张:我是中国人(笑)。
我认为,工商业的成长都和IT行业脱不开关系,而且关系非常大。中国现在具有丰富的人才和潜力,这对IT行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而我对这个环境又比外国人更熟悉,不存在文化方面的隔阂。这一切决定了中国对我来说是个非常好的环境。
麒麟远创进入中国后,首先把自己的目标确定在五大行业上:电信、金融、政府、能源、保险。采取抓大放小的策略,在每个行业中抓住一到两个重点客户,作为典范。让典范作为领头羊,带动麒麟远创在这个行业中迅速获得走红。
美:那您觉得中国的IT行业的环境与美国这个行业的环境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中国的优势是什么,它的劣势是什么。
张:中国和美国非常不一样。美国已经被开发得非常长久,IT行业的成长高峰期已经过去,成长速度越来越慢。在中国,很多地方的IT业还没有真正开始,是一个绝好的处女地。另一方面,中国的人才又非常多,学习力强,工作努力。这是中国的绝对优势。
还有很的多,可以说是中国的特点,是优势还是劣势,要看怎么处理和对待。比如中国IT行业刚刚起步,这样的话,如果我们能吸取欧美国家的前车之鉴,避免他们犯过的错误,那么中国的IT业甚至可以跳蛙式的成长。但如果处理不好的,这反而会成为中国的劣势。工商业成长太迅速,变化太快的同时,没有一个好的架构,好的IT行业做支持,那么工商业的这种快速增长,最终会导致不可收拾的残局。所以,环境是客观的,我们的态度和作为是决定它优劣与否的关键。
“不要墨守成规”
“不要墨守成规(Rules are made to be broken)”当张若玫在美国AT&T贝尔实验室紧张而兴奋的开始第一份工作时,实验室副总裁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潘兹亚斯的这句话几乎成了张若玫20年从业生涯的写照。
美:您认为一个成功的公司,它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张:每个公司在它自己的行业里有自己的定位。在我来讲,做高科技,做IT行业,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创新。一旦有个新的想法,就要马上把这个想法实施,做成产品,并给客户带来利益。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公司需要有最好的团队做支持。公司成功的因素,从产品的角度讲,要有一个优越的产品;从人力资源角度讲,要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做支持。
美:麒麟远创进驻中国,除了就业率和订单的增长,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等,它还能给中国带来什么唯一的,独特的,其他企业不能给予的东西?
张:中国的市场对其他的公司来讲是一个商业目标。就像你讲的,订单,就业率……,都是一些商业目标。可是,在我来讲,我最希望的是把一个过程,把一个创新的观念以及怎么去实施他们,这样一个观念和意识带进国内来。不只是管理和技术。我最终希望能够用中国的人才再加上创新的观念,在现在中国工商业快速成长的环境之下,帮助中国成为科技领先,创新文明的国家。我想麒麟远创的这个目标已经不是单纯的商业目标了。如果单纯是技术,管理进来的话,也只是把自己公司的事情做好而已。我更想做的是,让中国的科技界能够实现创新文明,然后让科技界来帮助中国的工商业创新。把创新变成中国人的特色。
美:能够听出来,在您的谈话当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词就是“创新”。您曾经说要用麒麟远创的企业文化,把“made in China”变成“invent in China”,您觉得要实现这个理想,需要多长时间。
张:看我过去做过的事情,好像是每隔10年都会有一个新的目标。麒麟远创在中国的目标是个很大的目标,至少我在近10年里,会全心做这件事。开始前面两三年是打个基础。事实上,要完成这个目标,不光是麒麟远创一家公司的努力,而是需要各个不同行业,阶层先达成共识,然后共同努力去做。这是一件长久的事情。如果这件事最终成功了,第一个10年的努力,也只是一个开端而已。
中国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我不是在喊口号,我真的觉得这是一个历史的时代:一方面,有很多机会,如果能解决的话,整个国家就能实现直线的快速上升;另一方面,解决问题是需要人才的,很多中国人二三十年前到国外学习,现在他们学成了,并成了各行业的中流砥柱,他们有愿望带着知识和经验,回到中国来做事情。同时,国内又有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他们的学习能力很强。如果说海外留学人员带回的先进知识和经验只是一两个个例,那么这些本土出色的年轻人凭借其超强的学习能力,就能把这种先进迅速拷贝并发扬光大。这样两种人才汇集起来,力量是不可估量的。现在需要的是信心和机会。
凭着这样的信念,麒麟远创在中国建立伊始,自信的张若玫和同事们便屡创佳绩。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建行的项目。建行在这个领域做得一直比较领先,所以这个项目拿下来与否将直接牵扯到麒麟远创今后几年的IT规划。当时,离招标结束只剩3个月的时间,远创才刚刚了解到有这样一个项目。时间紧迫是一方面,任务严峻也不容忽视。面对其他对手,都是跟这个项目好几年的国际级大公司,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麒麟远创成功打掉了其他4家对手,成功中标,打响了他们在中国的第一炮。在外人看,这是根本做不到的,又是一个奇迹!
拿到建行的单子并不是一个挑战的结束,而是一个新挑战的开始。麒麟远创迎难而上,两个月后,就攻下了难关,得到客户很高的评价。
远创服务客户,客户也回报远创。台湾的一个客户到大陆来和麒麟远创谈合作意象。为了深入了解远创的实力,他们专程飞到新疆,去考察那里远创做的类似的项目。听说是麒麟远创的客人,新疆客户专门抽出两天的时间,找专人接待,并向麒麟远创的潜在客户讲解其产品的特点。正如上面,张若玫自己所说的那样,麒麟远创的心中装载的不仅仅实现商业目标。有如此广阔胸怀的公司,它所得的收获,也注定不只是钱能衡量的。
自此,创造奇迹逐渐从张若玫的个人行为伸展到公司的每单生意,每个角落。创新,成了麒麟远创的本能。
美:您本是技术人员出身,现在成了一位管理者。您认为作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和作一个优秀的技术人员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一个好的管理者,必不可少的素质是什么。
张:我觉得不管是技术上的问题,商业上的问题,还是管理上的问题,事实上都要把问题的症结找出来,然后去找一个最好的答案,这三者都需要准确的判断力。第一,我能够把复杂的事情,找到症结,然后解决掉。第二,我觉得我是个问题的解决者,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不会受规则和环境的限制。我会想一个最好的解决方式,这就是创新。管理公司不是设立很多规则去限制人,而是发挥人的潜力。这就是leader和manager的区别,领导者和管理者是不一样的。管理者是要制订很多条款把人限制下来,领导者则是要把握大方向,然后想办法让大家都发挥所长,向这个大方向努力。我觉得更确切的说,我不是一个管理者,而是一个领导者,要挑选最好的人才,然后给他们一个好的环境,给他们机会让他们不停的创新,鼓励大家一起为我们将来的目标找到答案。
东方神兽,中国品牌
麒麟远创的办公室风格与美国远创科技的办公室如出一辙,这是公司气质的传承,也是公司理念的接力。在美国的远创公司的门口,有一座引人注目的锣钟,每次只要有新产品问世,张若玫便会亲自在锣钟上重重的敲上一记,雷动的鸣响,既是一种宣扬,也是一种激励。如今,同样的一面锣钟也出现在了北京麒麟远创的门口,将用它洪亮的鸣响,把远创的奇迹在东方的土地上广播,延伸。
美:每个公司的定位是不同的,我听说您曾经有这样一个比喻来形容国际化大公司IBM和麒麟远创的关系:如果说IBM是卖当劳的话,麒麟远创就是麻辣烫。当人们想吃麻辣烫的时候,他会第一个想到麒麟远创。那您认为在中国,麒麟远创与国内的IT同行是个什么关系。
张:我倒不觉得我这个比喻是在形容麒麟远创与IBM的关系。而是说,有时有的人跟我说,IBM是个大公司,人多,资源也比我们强,在这种环境下,我们怎么和IBM竞争。我的意思是说,IBM虽然是个大公司,但与我们卖的是不一样的产品。主要还是看客户要的是什么。因为我们最终还是要服务客户。如果你的产品能满足客户的要求,那你的产品就是最好的。这就是我为什么拿卖当劳和麻辣烫来形容IBM和麒麟远创的关系。IBM可能能做一个最好的汉堡,但中国客户可能想吃的不是汉堡,而是中国口味的东西,那么IBM公司再大的话也无关紧要。与国内的IT竞争,我们带来了新的技术,同时也需要很多合作伙伴。我想,事实上,我们同国内的IT公司,更多的是互动的。第一个,我们带来很多技术,希望把国内IT的标准提高,同时,也希望和很多伙伴合作,与他们一起服务客户,取得成功。
很长时间以来,在外国人心中,中国人是极好的技术工人,却很少能胜任创造性工作。而张若玫的惊人之处正是她的创新,在美国人特别强的创新领域里打败他们。
一木不成林,如果说张若玫的成功不能说明,那么2003年,当张若玫第一次造访成都都江堰的时候,她终于对中国人源远流长的创造精神不再存一丝怀疑。这座3000年前的水利工程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震撼。在外国人还不晓得水坝怎么建的时候,中国人已经能独立完成这么精妙的工程。可见,中国人并不缺少创新能力,只是需要更多的机会展示,需要更多的信心而已。
美:既然人才对麒麟远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那么麒麟远创选拔员工的标准是什么。
张:当然需要有一些相应的教育背景。但是我们更看重这个人的潜力,看重他是否愿意面对挑战,看他想做的事情是否对麒麟远创的发展有影响力。要想到,碰到问题,他自己能够去找答案。这样的人,是适合麒麟远创的企业文化的。在我们公司,从过去到现在,成功的员工都具备这些素质,而不完全取决于他原来的经验有多少。并不是有6年经验的人就一定比有2年经验的人做得好。有一些基本的经验就可以了,基本的要求达到了就可以了。下面要看自己是否有愿望有能力把事情做得更完美,是否对工作有热情。
当初在华尔街的成功,给我带来最大的收获是让我相信,作为一个普通的技术人员,在完全不清楚美国的商业状况,技术状况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创新,能够成为其中举足轻重的人物,甚至给整个行业带来变化。这样的经验让我相信奇迹是可以发生的,只要你有信心,只要你敢于去创造奇迹。现在我给中国年轻人带来了同样的机会。我试图让他们相信奇迹是可以创造的。
美:我们《美国通》杂志是面向在美国的全体华人发行的。其中,很多华人在经营一份自己的小事业。他们当中很多人也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事业能发展能远创科技这样的规模。您能给这样的华人一些建议吗?
张:我想在创业的过程中,一定都会遇到很多困难。真正简单的事情就不要你去做了。如果你抱了一腔希望,一腔热忱去做了,我相信只要肯努力,面对困难时脚踏实地走下去,总会有出路的。在我来说,最困难的时候,也是机会最多的时候。困难是难免的,也不是什么坏事情,没有困难的话,正是表现你做得还不够。如果什么都不做的话,就根本没有困难了。
一个多小时的采访结束了,记者提出要给张若玫拍几张照片。午后的阳光西照,斜斜的射入十六层这间宽敞的会议室。张若玫镇定自若的坐在宽大的转椅上,通过一面墙的落地窗,俯瞰着这座城市。从她平静的外表下,我似乎看到了一股涌动的气息,它在默默的昭示着:麒麟来了。
(赵沛萱采访报道)

资料备查:Kemper Corp.  (转贴)

Thursday, June 16th, 2005

Kemper Corp.
In 1912, after the State of Illinois passed a workers’ compensation law, James S. Kemper founded the Lumbermens Mutual Casualty Co., which sold accident insurance. Kemper’s firm soon became one of the first to offer automobile insurance. By 1919, Lumbermens had offices around the country. The company continued to operate through World War […]

天津吃喝玩乐系列:丁香花园、上海年代、成桂西餐厅、和平宾馆

Wednesday, June 15th, 2005

天津吃喝玩乐系列:丁香花园、上海年代、成桂西餐厅、和平宾馆
【前言】其实天津有许多很好玩的地方,也有许多很“小资”的地方。但知道的人并不多,主要是因为在一般人脑子里形成了固有的概念认为:论“小资”天津比不上上海,论“大气”天津比不上北京。其实我反而觉得,天津有许多低调的奢华。如果一个人知道北京和上海的出名的消费场所,那不算什么,因为报纸杂志到处介绍。但如果对天津的好的消费场所了解的话,那么一定是要去过。
我准备给去天津玩的朋友写一个系列,介绍我所去过的天津的比较好的消费场所。
——————————
丁香花园
河西区人民公园内厦门路中段大门入口 022-23285555 23286666
人均消费 ¥ 100
别误会了,这是天津的“丁香花园”。不是上海的。这里以前是人民公园的家具城,后来被温州人租下来开了这个海鲜餐馆。在天津来说这里算是比较高档一点的餐馆了。环境和地理位置还不错,很大,前面还有一个大院子,没有上海的“丁香花园”的院子那么大。服务一般,菜还不错。这里主要是商务宴请的人比较多。我在这里曾经请过天津市两位“著名”的下野局长。
上海年代
和平区重庆道83号 022-23135999
人均消费 ¥ 100
这个餐厅就在以前的民圆体育场的看台下面。餐厅的窗户外就是体育场里面的球场。装修比较有情调,以紫色为主,以上海30年代为主题。做的是上海本帮菜,基本上比较正宗(在天津来说),但略微有些受天津口味的影响,所以油大、味道偏重。价钱在天津来说还是比较贵的。
天津一个最大的“穴头”在这里请我和其他几人吃过一次饭。我在这里也请过别人吃饭。
推荐的菜: 响油鳝糊、外婆红烧肉、白斩鸡、杭茭牛柳、山药片炒腊肉、龙井虾仁、蟹粉狮子头、小笼包
成桂西餐厅
和平区河北路287号(近马场道) 022-23301777 23311702
人均消费: ¥ 150
这是一个中国式的西餐厅。环境不错,有点象上海的巨鹿路。人气还是很旺的。有真人钢琴伴奏。这个西餐厅已经有很多很多年了,印象中至少也有10年了。我N多年以前,被一个天津的MM拉去哪里吃饭。太久远了,已经都忘记了。
和平宾馆餐厅
天津市和平区云南路43号增1号 022-23310520
别误会,不是上海的和平宾馆,是天津的和平宾馆。
天津的和平宾馆没有上海的有名是因为这里一直是保密宾馆,专门接待中央首长的。有点象上海的瑞安宾馆和西郊宾馆。宾馆为欧式建筑,别墅风格,自1949年开业以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都住过这里。
餐厅以河南菜为主体。这里吃饭环境很好。一点不比上海差。
请参阅其他的天津吃喝玩乐系列。